新闻公报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谈综援等事项
以下为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杨永强医生今日(一月二十二日)出席电台节目后与新闻界的谈话全文:
记者:已多次提过综援金额方面,可减百分之十一点一,会否一刀切?是否会一视同仁?可否谈谈有关情况?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我们说过综援有百分之十一点一的调节空间,政府还未作最后决定。去年七月我们向立法会交待,综援金额应跟随社援物价指数,有调低的空间。当时我们说暂时未作决定,会在下个财政年度才作决定,最早是四月一日。政府正在研究,希望在下个财政年度前作出决定,然后宣布。
记者:是否一刀切?是否一视同仁?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还未作最后决定,综援当中大致有两类人士,一是健全人士,包括单亲家庭及失业人士;另一部分是长者及身体有问题的人士。社会人士十分同情长者,政府亦不会轻易做决定。但是大家要了解综援金是保障基本生活水平,按社援物价指数是不会影响原本设计的生活质素水平的,因为是跟随特别设计的社援物价指数,只是按机制调节,购买力并没有改变。关于长者的部分,基本金额于一九九六年增加了一百八十元,提升了生活质素。另外,董先生在九八年多加了三百八十元给长者受助人,领取综援的长者可以有多些钱参与社交活动。长者的综援金额已超越原来的基本生活质素水平,若按通缩调节,理论上不应影响购买力,不应影响生活质素,应该可以维持原本已提高的生活质素,可以有钱继续参与社交活动。这是一个理论,政府仍就决定做研究,稍后才会宣布。
记者:是否最快在四月一日?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是,但我们作出决定后还会给予受助人一些时间适应。因为受助人习惯了使用一向收取的金额,需要时间适应新的金额和作出调节。假设我们在四月一日作出决定,也不会在四月一日立即执行,我们会给予受助人一些时间适应更改后的金额。
记者:会是多久?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大致上几个月吧。
记者:局长,你刚才提及人用钱是有一个模式的,若然真的在四月一日调整综援金额,可能几个月后才执行,百分之十一点一的下调会否分两阶段调整?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等我们作了决定后才说。
记者:局长,可否谈谈肝脏移植中心合并的问题,现在有很多声音希望暂缓计划,是否事在必行?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要了解那些声音的理论在哪里,合并移植中心是医管局运作上的决定,不是政府的决定。这些是运作上的问题,不是政策的问题。政府最关注的是决定会否影响服务质素,会否影响病人,以及(医管局)与市民及病人的沟通是否足够。今次事件不幸的是,做这个决定时在威尔斯亲王医院方面发生了少许问题,医管局很快地做了两个决定,一是统一轮候名单;现在大致上病人也接受统一轮候名单,认为是个好的做法。当有两个名单的时候,有人捐肝时也不知应该先给谁,两个名单会引起争拗,一个名单会较明确,看看应该最适合给谁。第二就是一个还是两个中心的问题,医管局会根据国际和香港经验作决定,我有信心医管局会根据这两个因素,和考虑怎样可给予病人最佳利益才做决定。
为什么会有一个还是两个中心的讨论?根据国际上的经验,提供手术服务时,如做手术的数量很少,可以想像到经验不够,手术质素是不会好的。肝脏移植是大手术,不可以倚赖一个人,而是需要整个手术队,有麻醉科医生、化验室医生、很多内科和外科医生,要整个制度配合。除了医生,还要有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士等等,很多服务,要整个制度配合。好像这些复杂和昂贵的手术,很多其他地方会按数量做决定。外国专家指香港病人数目少,集中一间中心会是最好的。这是一个理论,把这个理论放在本港的情况,还要看其他因素。要研究香港的数量是否和外国一样,两间医院的经验如何,开两间中心的经验又是如何,是否有竞争的需要,成效会否受影响等等。医管局董事局是研究过以上的因素才作决定的,我也尊重医管局的决定,社会上有人感到担忧,当然要多作沟通,要解释清楚好处和坏处,我知道医管局在这一两星期与病人组织开会,让他们多了解。而且决定不是即时执行的,还有很多细节要安排,人事亦会影响整个制度,要处理妥当后才可落实具体安排,不会在决定后翌日便执行,要处理好所有问题,要向病人解释清楚,消除他们的忧虑,才可以执行。
记者:除肝脏移植外,是否洗肾中心方面也有...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这方面或许市民不甚了解,在医院服务方面,没有可能由一间医院包办所有服务,所以医管局的理念是设立医院联网,以前有八个医院联络,将来医管局会设立五个联网,或者将来是四个联网,在每个联网内,每间医院的角色有所不同,以配合整个联网提供全面的服务给予市民。有些服务无可避免地需要转介,全世界的医院也是这样,不会有一间医院什么都齐备,一定有少量转介,至于如何去安排呢?要视乎如何减低转介的数量及保证服务质素,所以很多服务是联网角色。另外一些是跨联网服务,包括肝脏移植。香港不是有很多个案,不应该每个联网也进行。有几种手术,一种是大型心脏手术,目前由三间医院进行,分别是葛量洪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和伊利沙伯医院,其他联网的病人有需要时会转介往这些医院。问题不在于你居住的地区,最重要的是在制度下,不论你居住哪处,即使是一些昂贵的服务,不是每间医院也有提供的,每个香港居民也会公平地获得同样服务。
记者:洗肾会否有别于做手术,洗肾不是一次过,是长期的,会否对市民造成不方便呢?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其实香港地方很小,在外国一个联网可能比起整个香港还要大,有些地方可能每一日要去到几十哩外。香港地方小,港岛现在只有两个联网。当然最方便是完全不用乘车,在隔邻设有服务当然是最方便的,但是我们要平衡,我们当然尽量方便病人,但最重要的是成效及质素保证,这才是重点所在,第二才是成本效益,第三是方便。
记者:政府表示财赤严重,财政司司长亦经常要局长交一个数目,减多少钱,而局长你负责的范畴譬如卫生及福利,开支占的部分比较大,亦被视为用钱的部门,在削减方面会否觉得有压力呢?在综援跟随通缩减百分之十一外,在其他方面如何可以节省开支?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我想不能说是用钱的部门,每个部门也在用钱,也不单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还有教育、保安,全部的局及部门也面对这个问题。所以我的情况跟其他局及部门是没有分别的。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整个公共开支如何去控制,同时尽量不影响服务,这是我们日后要面对的挑战,我们积极做功夫和研究,我的部门首长也很合作,每人都在积极研究。
记者:除了肝脏移植中心有决定外,是否会陆续研究心脏或肾的中心?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这方面的工作是一直进行中,市民很关注肝脏,其实全部服务的发展也是循这个路向。医管局一直以医院联网的概念,专科服务尽量在医院联网内,以不同医院提供整体的全面服务,跨联网服务一直也有这个发展倾向,心脏手术一直也是跨联网的,由三个医院进行,已经落实了很多年,当然去到只有一个时,人们当然会紧张一点,以前有两个,现在只剩下一个,自然会紧张一点。发展心脏手术时,当时只得葛量洪医院负责,但我们发觉有需求要扩大,再加至两个、三个,当时也有很多争拗,譬如三个应在那间医院呢?应否在玛丽医院呢?抑或是屯门医院呢?那间最好呢?当然要视乎地区因素,第二是该医院有没有能力去做。若只谈地区而没有人手,医院自己也没有承诺去做的话,强迫要做也做不到,所以做决定有很多因素,一个中心两个中心要视乎医院的承诺,他们是否想负担这方面的事宜,以及医院有否承诺要做,因为要做便要做得好,如果只得一个人话要做,但医院不觉得想做,要他做也是没有用的。
(请同时参考英文发言部分)
完
二○○三年一月二十二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