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参观有机农场后谈话全文
以下为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杨永强医生今日(二月十日)参观元朗有机耕作农场后与新闻界的谈话全文:
记者:广东方面有非典型肺炎,大家都很关心,现在珠三角大融合,很多人出出入入,有报道指可能会传来香港,其实可能性大吗?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卫生署有一个全面的传染病监察系统,我们与内地也有机制,有事发生,我们也会与他们接触,卫生署已经与内地接触,了解情况。要研究是否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应变,这个是会做的。现在全球一体化,大家飞来飞去,到外地旅游,不单只是香港跟内地,全世界也有不少游客来港,香港也有很多市民出外旅游,会有些感染是避免不来的。市民到外地旅游要小心,回港后有特别情况例如发烧,觉得没有退烧,或者有肺炎病征,一定要告知医生曾到外地旅游,让医生有警觉性,懂得如何处理。个别的个案是会发生的,感冒或者是普通肺炎,去哪里都会有,香港会有,外国也会有。最怕是有些特别的、香港罕见的传染病,有人突然感染到,感染后回港也不要紧,最怕是会传染。这个机会虽然不大,但可能性还是有的。例如上次登革热,如果香港市民到登革热已成风土病的地方旅游,有机会回港后传给蚊子,然后传播开去,这个问题我们要处理,但对其他病也需要有警觉性。
记者:其实是否已了解事件详情呢?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我们已与内地接触了解详细资料,在这个时候是有感冒爆发的,不单只在外国,香港也有的。一般来说,年纪较大的长者或小童,患感冒时比较容易出现并发症,死亡率会较高。但现时是否出现了一个特别品种,我们尚未知道,不要说内地,香港自己每年出现的感冒品种,我们也要注意,看看哪种疫苗适合,不要只集中谈广东或什么地方,卫生署一定会与内地接触,多些了解是否有需要采取适合的措施应变。
记者:现阶段是否有需要特别留意由广东省入境的人士?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要多些资料才可以决定需要什么应变措施,现阶段谈是太早了。
记者:到目前为止对这种菌...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不如谈谈今日的情况,今日我们跟农场主人见过面,多一些了解现在在香港新界养鸡的情况。现在的场主也很合作,大家也知道,要避免禽流感,除了注射防疫针,生物安全措施一定要做得好一点,以及要加强改善农场的卫生环境,而场主也很合作,今日我们也增多了解。在香港我们有不同品种的鸡,他们将来在市场上亦会带起促进,将来在市场会有一些有别于来自内地及外国的鸡只,给予市民多一个选择,如果市场有需求,他们也可以供应。我们亦和他们讨论将来农场的发展,和特别的品种。今日大家知道有机耕作方式也颇有趣,最主要是没有化学肥料和杀虫药,这对保护环境是很好的,而市民一般亦有要求多吃一些这些品种。今日与农场主人倾谈,亦觉得他们的发展机会颇好,我也感到鼓舞。
记者:鸡场主人有没有向你提出要求,譬如政府应该怎样多些帮助他们?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大家也在多些了解情况。你知道我们会尽量帮助他们,但他们也要做些工夫,以伙伴关系来处理。现时渔护署也有很多措施帮助场主,现时有一些研究工作、合作工作在进行中,做得颇好及颇愉快,廖先生是否要补充几句。
渔农自然护理署副署长廖季坚:在养鸡方面,我们要求及鼓励农友做生物安全措施,他们在这方面亦和我们配合。在新品种方面,他们也希望可饲养富有本地特色的鸡,去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有机菜方面也是一样,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有本地特色的品牌,满足市场上的需要。
记者:局长,想问卫生署的门诊七月便会移交医管局,移交后会否外判及外判的时间表如何?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暂时没有想过要外判,最主要是移交门诊,我们亦讲过门诊的角色是多方面的,第一,最重要是以门诊服务培训基层医生,治疗的专业人才会在门诊中培训;第二,是提供服务予慢性病患者,因为一般的慢性病患者很依赖公立医疗服务,所以一般慢性病患者都会得到服务;第三,比较低收入的人士也很依赖公立门诊服务,最主要是这三个目标。当然将来部分会否外判是将来的事,但起码在最初移交给医管局时是没有计划外判的,但我们将来会集中看看现时有几十间门诊,将来会重组服务,日后医管局视乎在那些医院联网适合做的服务模式,我们不排除有部分会外判也说不定,现时是没有计划的。
记者:可否讲讲合约医生的问题,今年七月很快便有一批期满,会否有大批未能续约呢?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这个你要问问医管局。因为合约医生是合约医生,合约医生的计划主要是给医生有机会培训,有部分在合约完成后已接受一部分培训,我们期望每个医生有机会在公立架构中再有机会在实习后培训,培训后便要在社会上服务。我们培训医生不是全部由公立医院用,公立医院会吸纳他们需要的医生,合约完后视乎本身的需求有部分会被吸纳,其他的则在社会上就业服务。
记者:以一个专科医生来说,六年即两张合约的培训期是否其实太短呢?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这个医管局是有弹性处理的,现时就业机会不单是在医管局,医生在完成实习后已可以在社会上执业,政府没有可能让每个专业医生就业于公立架构,没有这个可行性,同时亦不是很合理的。我们培训医生后,公立医疗架构吸纳多少要视乎需求,另外一个目标是希望培训有经验的医生在社会上服务。
(请同时参阅英文发言部分)
完
二○○三年二月十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