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登革热高峰期临近 加强传病媒介监控
防蚊患督导委员会今日(二月十三日)通过加强传病媒介监控计划,提供及时的情报,让社会各界一同监察控制蚊子措施的成效,并在有需要时作出调整。
该计划亦有助定期评估在全港多个地点被蚊叮的风险。
防蚊患督导委员会(委员会)今早举行会议,检讨监控传病媒介的策略,评估监控工作的成果,以及调校现行的措施,为即将来临的登革热高风险季节,做好防范的工作。
督导委员会于去年十月成立,当时发现多宗本地登革热个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委员会由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常任秘书长尤曾家丽担任主席,成员来自多个有关的政策局及政府部门。
在加强传病媒介监控计划方面,委员会发言人表示,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会于二月底前公布三十八个分区诱蚊产卵器指数及平均诱蚊产卵器指数的详情。
发言人解释,分区诱蚊产卵器指数显示白纹伊蚊在监察地点的广泛程度,而每月诱蚊产卵器指数是某月份所有分区诱蚊产卵器指数的平均数值。
除了每月公布分区诱蚊产卵器指数及平均诱蚊产卵器指数外,委员会认为有需要进一步评估蚊子在较高楼层及室内滋生的严重程度。
在这方面,食环署将于本年中在一些大厦的高层单位内进行诱蚊产卵器试验研究,该研究可就如何预防在家居环境被蚊叮,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在疾病监控方面,卫生署会继续透过法定的呈报系统及医院管理局提交的报告,监察本地或外地传入的登革热个案。
当局已提醒各公立医院须把样本送往公共卫生检测中心作快速诊断及验证测试。卫生署将继续透过家访及在病人居住及工作地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尽快跟进每宗呈报的登革热个案。
发言人强调,推行全港性的宣传有助公众对登革热保持高度警觉,以及预防被蚊子叮咬。
他表示,委员会已通过在今年进行一连串的全港性宣传,新制作的电视宣传片/电台宣传声带自去年十二月起开始播放,在未来数月将陆续有更多的新宣传片及宣传声带播放。
发言人指出,社区参与是防范登革热爆发的关键。
他说:“委员会对于由民政事务总署署长担任主席的社区参与控蚊工作小组取得的成果,感到欣慰。”
“在过去数月,工作小组积极联系各区区议会及地区组织,并推动它们参与全港性的灭蚊运动。”
过去数月,十八区区议会及清洁香港地区委员会共筹办了逾一百项宣传活动,包括讲座、巡回展览、以及向居民团体及屋苑管理处派发宣传品。同时亦在环境卫生黑点及乡郊地方进行了逾五百次清理、巡查或除草行动。
发言人表示,防蚊患督导委员会认定有需要汲取国际经验和专业知识,紧随国际最佳做法,以对抗登革热。
他说,为了改善现时的监控措施,卫生署和食环署一直与海外的卫生及昆虫学专家保持联系。
去年年底,一位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昆虫学家访港,研究本港的预防及监控措施,并与本地的卫生专家、有关的政府部门及灭虫公司会面。
“我们会继续与国际社会沟通,把最佳的防蚊灭蚊方法引进本港。我们亦会留意海外有关杜绝蚊患的科学研究的最新发展。”
除了卫生署和食环署的监控疾病及传病媒介措施外,督导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已为即将来临的春夏季订下新的行动目标,以下是一些例子:
*地政总署会在九月/十月前于辖下约六百个已确认的卫生黑点完成除草及清理行动,清除二十个山边非法耕种黑点,以及在新卫生黑点进行除草和清理工作;
*渔农自然护理署会在全港所有郊野公园,特别是十个最受晨运人士欢迎的公园,加强清理游人遗下的花盆、器皿及垃圾;
*民政事务总署会联同区议会及其他地区组织,在十八区统筹更多巡查和清理后巷、天台及其他卫生黑点等行动,减低蚊子繁殖的机会;
*房屋署会每星期巡查辖下一百五十五个屋及六十六个地盘,清除蚊子滋生地点。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会安排特别清洁队,每两星期在辖下约六十个场地进行防蚊工作,以及定期检查八十个喷水池和池塘的循环系统,以免死水积聚;
*路政署会于本年底前再次巡查所有路旁渠口、斜坡及公路建设,如有需要会安排额外巡查以清除蚊子滋生地点。
*教育统筹局会继续与学校紧密联系,确保校方保持学校环境清洁,防止蚊子滋生。
附件胪列各政策局及部门在冬季期间采取的主要措施及为快将来临的春夏季订下的主要行动目标。
雨季快将来临,登革热特别容易在这个时候肆虐,发言人再次呼吁市民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同消除蚊患。
“我们想强调,社区参与是我们整个预防登革热策略的重要支柱之一。如果没有市民的通力合作,刚才所阐述的整套政府措施便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发言人说:“政府不能独力对抗登革热,我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合作和支持,共同达到这至为重要的目标。请继续助我们一臂之力,把登革热在本港爆发的机会减至最低。”
完
二○○三年二月十三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