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谈“家居隔离”的决定
以下为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杨永强医生及有关官员今日(四月十日)在记者会的发言内容(中文部分):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其实今次这个措施和决定是根本不容易,我们作出作这些措施根本是要看看社会是否已经接受了隔离。香港最近的历史是未曾行使过隔离令作出家居隔离,大家知道这不是简单的事情。以及我也解释过,上次我们行使隔离令的时候,政府内部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因为作出这些措施就是限制了别人的行动,社会上的一般巿民也很不习惯,所以当时我们是限制了他在居所内,但仍让他到卫生署诊所去,我们当时也很担心这种做法对于受感染非典型肺炎的病人和家属,是否会影响了他们不前往及早求医,所以我们也讨论了很长时间。但是现在按照我们这十天的经验,也发觉社会上大致也接受,以及家人大致上也到我们指定的诊所去让卫生署的同事可以监察他们的身体状况,其实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冲击,但是我也很感谢他们这样合作,这是为了他们和他的家人想,以及对社会也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按照现在的制度,我们觉得应该是再进一步,虽然我们现在,刚才我用英语说了,所以不会再全部重复,我们在威尔斯亲王医院的经验,譬如是医护人员受到感染,接回家跟家人紧密接触,受感染率大约是百分之五,所以其实对其亲属的风险是有的,但并不是高得好像是必会感染,他在家中接触的受感染机会是百分之五,所以对一般的人来说,其实风险并不大,但是自己的家居接触都是最大的风险。当然,某些人外出上班也有风险存在,所以大家记得我们的《检疫及防疫条例》依照这样做法,是限制了他们不要上学或上班。但是他觉得因为现在的发展步骤,我们需要再进一步限制他们只在家居隔离,除非是卫生署署长在很特殊的情况作出批准,否则他不应该离开居所。或者我在这个阶段请卫生署署长再详细说一下安排,然后才回答你们的问题,其他英文的我不再重复了,除非稍后你想发问的话,我们再去谈谈。
署理民政事务总署署长:各位记者朋友,为配合这项新措施,民政事务总署以及我们各区的同事已作好准备,提供后备的支援服务。我们了解这个方案虽然对社会的整体利益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但对于有关的人士而言,始终都会引起一些不便,甚至心里有些不安。所以,除了他们自己的亲戚朋友可以协助外,民政署和我们的有关的府部门亦随时准备协助有需要的朋友。
首先,我想先说出这些措施。第一,在资料提供方面,我们已为所有有关的人士备妥一些资料,其中是有关这个病症的资料、需要注意的事项、预防的措施,以及有用的电话号码和网址等。
而我们亦会推出一个电话热线服务,该项服务共有十八条热线,分别在我们十八区的民政事务署内。每天将会由早上八时至晚上八时接听有关人士的来电,解答他们的疑问。至于晚上八时后至翌日八时这段时间,我们亦安排了一条中央热线,号码是二八三五一四七三,会在这段期间为大家解答疑难。
我们的服务范围是这样的:当这些朋友致电给我们时,若他所索取的资料是我们民政署的同事手上有的,我们会即时向他提供答案,譬如他对这个资料夹内的事情有不明白之处,我们会向他详细阐述。假如是一些需要经过特别处理才可解决的问题,我们亦会为他们提出转介。譬如是在职人士,由于他们需要留在家中,而要向其雇主提交有关未能上班的文件,我们会转交他们的个案让卫生署的同事跟进。譬如家中有同学需要参加考试的,我们亦会转介他们的个案到有关当局。又或者如果在情绪方面需要一些辅导,或者有特别需要照顾的人士,我们亦会转介给社会福利署跟进。
刚才我已说出我们的支援服务的一般安排,我现在想说出今晚的特别安排。今晚黄昏,我们会根据卫生署提供给我们有关这些人士的资料,会个别致电给他们。首先我们会介绍自己,以及告诉他稍后会接到卫生署署长的信件。同时,我们会精要地解释这项措施,亦告诉他们稍后卫生署会有医疗人员上门替他们作出检查。同时我们亦告诉他们,若他不想留在自己的家中,他们是可以前往特有安排的
度假营居住。最后,我们当然会重申,若他们有任何困难,是可以随时致电我们的热线服务,我们定必立即替他跟进。谢谢各位。
记者:请问有多少人会受到影响呢?如果这个“家居隔离令”实施后对控制疫情的扩散,你有没有指标会在若干日子后大约每天会有多少宗个案减少呢?
卫生署署长:我们的做法是,今晚我们会开始把信件寄给受影响的家庭,即有非典型肺炎的家庭。我们会在明天开始执行,任何家庭还有四天以上需要接受我们医疗计划的,我们都会把他们纳入这个计划。换言之,我们估计大约有七、八十个庭,最少有一百五十名家属接触者。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第一个问题,我相信很少人可以回答你。因为全世界都知道这个新病毒与及病毒途径转变得十分快,大家都知道起初我们了解这种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由飞沫传播,现时大家都知道在粪便里也存有病毒,同时也要研究粪便的处理方式,将来才可以做好预防,这些都是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可以控制到的。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在控制疾病传播方面,并不只是做好隔离措施,最重要是将来,我们在淘大花园也好,在牛头角也好,都需要做好清洁及消毒的工作。所以在淘大花园我们完成清洁及消毒,我们觉得该处已经是安全的,你可以看到现时没有数据关于有新个案,牛头角方面我们会陆续做同样的措施,所以最重要的是不要让楼宇出现个案才做工夫。其实有个案发生后,最大的风险时间已经过去,最大的风险时间是病人开始病发的时间,我们可以看一看淘大花园的源头病人,在未发烧已经有肚泻,污染了环境,该传播途径是当你未知道该名人士有病时可能是最严重的时刻。所以每一位香港市民若想保护自己与家人的话,最重要是环境卫生与及个人卫生,这是预防的最好的途径。
记者:……指标是……自然会受到控制,你………是会做到一些指标,对巿民有所交代?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指标当然是愈少便愈好,但是现在的病毒发展情况,没有人可以回答你,因为我们了解这种病毒实在太少了,当然是有些东西是知道,却并不是完全知道,所以现在的困难就是在这里。但是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让我们懂得怎样去控制这疾病。指标也需要有巿民合作才行,是不是?譬如巿民不跟我们同心协力去处理这个挑战的话,这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慢慢也会有些措施作出配合,最重要的是巿民如何合作。
卫生署署长:由今天开始,卫生署从医管局给予我们证实的非典型肺炎个案的名单,我们会开始发信给那些家居接触者。该信件是按照《防止传染病蔓延规例》第十一节所赋予我们的权力,我们会提供一个信息包给他们,在家居卫生与及有关家居治理安排会详细解释给他们知道,民政事务署的同事会在当日晚上用电话与他们沟通,是否有其余方面的事情需要提供协助;而卫生署的同事会在明日开始派出一支外展护理队接触这些家属,我们会定期与他们接触,而这些接触是不会预先通知他们的,这样可以发挥监察他们是否留在家中的作用。我们除了有外展队外,卫生署每天都会有医护人员打电话与每一名家属接触,监察他们的情况,而每一名家属、每一名有关的成员我们都会要求一天里定期做两次探热,然后记录自己何时有咳嗽、周身骨痛不舒服,我们巳印好所有表格,每一个家庭有多少成员是需要这样做,我们会派发这些表格给他们,亦会有医护人员上门详细地向他们解释。我刚才也说过,这个计划的成功需要依赖这些家属成员的合作,警队亦会协助我们监察这些人士是否留在家中,最好是尽量留在家中,不要离开家居,如果有特殊、非常逼切的情况下要得到特派医护人员的准许才可以离开家居。我们亦会提供其余家居的协助,视他们的情况而定。他们会有选择,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亲友或家属可以提供协助,我们欢迎这个方案,但如果他们没有亲属可以帮助他,政府一定会提供协助。
记者:新加坡已经实施了这计划很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香港在那个时候不立即跟随新加坡做这个决定?可不可以比较一下两个地方,为什么香港可能实施起来会比新加坡困难?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我想刚才也解释了情况是不同的,同时在香港,我们是第一次用《检疫及防疫条例》,我们在政府层面、在高层都讨论了很长时间,我们最担忧人们不习惯这条例,我们的担忧不是人权的问题,因为在公共卫生是最主要的。但我们担忧在当时只要有人不习惯,我们执行《检疫及防疫条例》太严格,会有一部分人不及早求医。
现在最重要要看风险,譬如我刚才解释在一般的家庭里面,你是很紧密接触都是说百分之五的机会,一般上街和一般市民接触,那风险不是大的,是少过百分之五。如限制了他在家居里面,会否因此就会多些人不及早求医?我们当然担心这样,譬如一个病人,他是迟了来求医的,对社会的风险会较他由家居走出来的风险为大。所以我们最初很小心去考虑执行这个措施,因为是香港在最近的历史上第一次做。所以政府决定第一步不是那么严格,现在看经验市民大致上都接受,觉得应该进一步,才可保障公共卫生。
记者:我想请问除了关于社会的接受程度,令你们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会否是由于你们之前呼吁与病者有亲密接触的人士去那些诊所报到是没有效用的?虽然你们呼吁他们尽量留在家中,但可能他们照常四处去,做不到你们的预期效果,再加上疫情严重,所以你要采取这个措施?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其实根据卫生署署长的数据和我们的经验,大部分的人士均有前往指定的诊所。跟进的进度不错,或者陈医生可以告诉你有关的数据。
卫生署署长:其实我们的经验是市民自己,尤其是之前跟患者有紧密接触的人士,亦很担心自己会否染病。而我们从纪录中看出,他们前来是很好的。我们的数百个个案中,在过去数星期的经验,只有约二十人没有前来,是需要由警员替我们找他们。
但为何现在进一步再作出这个措施呢?因为我们认为确实不能排除,假若该二十多人都能够完成便更加好,对吗?现在的问题来说,我们希望能尽早找出病源,看看能否提供一个适切的治疗给他。
记者:五一劳动节快将来临,有微生物学家说要控制疫情最重要的关口是不会再有新的病源进入,会否担心或者有没有一些措施在来临的五一劳动节去预防有一些有病的内地人来港?另外,请问会如何去执行这个措施?刚才陈太说过警务处会协助,如果他们不听指示,警务处会如何处理?
卫生署署长:我们曾说过这个计划的成效是有赖家居接触者要接受“家居治理方案”人士的合作,亦需要社会支持他们,不要用一种标签的眼光去对待他们,让他们能够配合,当然我亦不排除如果全部依靠自律是未必能够成功的。新加坡的经验告诉我们全靠自律是未必能够成功的,所以我们计划在初期可能需要警方配合我们,检视他们有没有绝对留在家中执行我们要求他们做的事情。我们亦考虑到不能长期依赖警力,警方亦有他们的工作,我们考虑会在稍后时间招募有关人员为我们执行这些检视工作。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你所说的入境、出境问题,根据今次的措施,我们限制现时受卫生署指令的病人及家属接触者,即我们今次需要监察的人士,我们是会限制他们离港的。我们会指明这些“家居隔离”人士是不应该离港的,我们会在出境方面有措施确保他们不可以离境。
另外关于入境方面是两类人士,一类是内地的游客或香港本身的居民曾返回内地然后回来的。其实现时我们害怕他们,他们也害怕我们,香港已经在社会上传播这种病菌,所以大家要了解到人流频密,在出入境方面已经要求市民要声明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亦有卫生署的卫生主任对有怀疑有问题的人士或他们本身怀疑自己身体有问题都要经过检查才可以进入。该处也有不少个案是入境人士讲述自己的健康情况后经卫生署的卫生主任检查过后才给予入境。
记者:有两部分的问题,第一部分是问关于昨天由深圳来港的那位美籍教师,其实局长是否知道,在他来前有没有得到你的批准呢?其实香港现在的情况还未弄得好,再接收另一个病源的病人是否会加剧了香港的蔓延呢?以及如果昨天的个案可以来港的话,其实内地人是否说一声要来港求医便可以呢?还是昨天那位美籍教授是得到领事馆的帮助,所以有特权呢?第二部分的问题,就是想玛丽医院……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你不要问这么多了,我想太多人要发问了,不如先让陈医生回答。
卫生署署长:原则上来说,当然,香港的医疗制度因为是用纳税人的金钱,我们是为香港巿民而设的。现在的医疗制度的压力也相当大。但是我们不会评论特殊个案。但是每一个个案,要考虑它的因素:他是否达到有一个合法的出入境签证;是在什么情况之下,他可以到来呢,是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但是原则上,任何人士如果不是香港的居民,而要采用香港的医疗服务,是需要完全付费。我们亦要看一看,当然,香港是一个国际城巿,人流这么多,或者真的是有外地旅客来港后,突然在香港生病的时候,站在人道立场,我们也要提供服务,这是原则性的问题。
记者:如果有其他内地人希望到来求医,其实香港也会接收这些病人?
卫生署署长:我刚才说过了,我们的纳税人给钱我们提供公营的服务予香港巿民,如果他们采用我们这些服务,他是要支付足够的费用。当然,如果他是到私家医院的话,他亦要付费,这是原则。
记者:……局长或署长可否再作解释,今次再接受隔离人士的标准是什么?是否他们曾前往探病及其家人曾住院,所以要再隔离?淘大花园E座的居民已被隔离一次,以及清洗该大厦,为何仍须再作出第二次隔离?以及该批人士是否已分散在港岛、九龙及新界各区?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我相信再解释及澄清是两回事,淘大花园,你看见我们当时所隔篱的是E座住户,并非全部为淘大花园的住户。当时我们解释,原因是我们觉得E座的设施情况有问题,而引致大爆发,所以为了居民安全而作出这个隔离令。
其他在淘大花园、牛头角及香港的住户,现时受感染病人的家属会有另一个处理方式,当时所说,是要限制他们不要上班或上学。每天需要前往卫生署的指定诊所,让我们监察他们的身体状况。这个做法是希望保护他们及香港大众的健康。这是进一步的做法,跟染上非典型肺炎的家人有紧密接触的人士,是会受到该条例和新做法的影响。这是两回事,所以不要混淆。该楼宇的设施问题跟个人的问题是两回事。E座楼宇的设施是有问题,才令人受感染,现在所说的个人住户的问题。
记者:他们是否已分散,分散在很多区?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是,已分散了。
记者:风险是否很大?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不是,现在作出这个措施,会变成没有风险。风险现在会变为留在家中,在家居隔离,就不会有风险给其他人,所以作出措施是为了减低风险。
香港的居民染病,在那一区也有。所以不要认为我的楼宇没有事,并非这个意思。最重要的是,现在所说的最高风险都是医护人员,跟家人、病人有紧密接触的人。你再看看所有个案,大致上都是这样的。
淘大花园是一个特殊情况,我们知道淘大花园的问题是由于楼宇设施的情况而引致大爆发。大爆发如果污染呢?我刚才亦解释过,现时我们说第一次在粪便传播,而引致大量污染淘大花园的环境。现在所做的预防工作比较简单,是关乎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所以,现时预防非典型肺炎的一般市民除了戴口罩外,亦须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这些工作是需要做的。你可以看到现时淘大花园慢慢地清洁后,已没有新个案,好幸运地没有新的个案,我们一定要维持这情况。
在牛头角亦有受影响的,你知道牛头角是很接近淘大花园。人流方面,你知道有人在淘大花园和牛头角这两个地方同时居住,有些人的亲人居住牛头角,自己的亲人又居于淘大花园。我们亦有作出调查,有些淘大花园居住的人士,当淘大花园爆发时,便搬去牛头角。所以现时所说的是一个传播,就是在淘大花园那里,因为有太多人受影响。以及当粪便也可传染时,便会引致淘大花园都会受影响。所以最重要的是爆发途径,所说的都是注意卫生,即环境及个人卫生。
所以我们已作出清洁及消毒,应该是已经处理妥这些问题,亦需要市民将来继续。政府不能每日走去每个家庭、每个屋,替他们进行清洁和消毒,市民都要养成习惯,自己有一个责任,保持自己和家庭的卫生环境,注意自己所居住的楼宇的卫生环境、个人及家人的个人卫生习惯,这些全部都是可以自己做到的。所有市民不想受污染,这些工作是比较简单的。政府不能每天替你做,政府可以替你一次过地消毒,若市民不去合作,便不能处理这件事情。
记者:这个计划是否有漏洞呢?因为你今晚会打电话,但在明天才执行,会否有些家庭譬如有四名成员,漏走了三名呢?因为每一天都会有新个案,如果有家人入了去的话,会不会分散家人,不用上班的留在家中,其他要上班、上学的迁往其他亲友家中呢?
卫生署署长:我刚才已经说过,这个计划要有效是必需要病者的家人的合作,社会的体谅和支持他们,不要排挤他们,令他们觉得接受这个“家居治理方案”是为他们想,跟他们没有发病,不再去社区方面传播亦对整个社会是有益的。当然我们亦明白到我们发信给他们这个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力,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十天内留在家中,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医护人员既要执法,亦要求警务处与我们配合,几方面能够相辅相成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最终在新加坡的例子中亦有一些人溜出街上,我们现时的制度是希望如果他们是第一次犯规,我们会发出警告信给他们,如果再不听指令的话,我们是根据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力,可以把这名人士隔离在一个指定的地方,要他在该处居住十天。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我想再补充一下,假如这个措施可以有效地执行,同时我们是可以处理现时面对的挑战是一定需要市民的合作,并不单是有病的病人及家人,我强烈呼吁市民不要歧视非典型肺炎病人,因为你们的歧视令到很多家人不与我们合作。我们将来有一名非典型肺炎病人的亲属在家中接受隔离,市民若产生恐慌的话就会有很大的问题,现时已经有迹象有人会歧视他们,他们留在家中对居住在附近的人士是没有风险的,因为我们会依据我们的措施会给资料予楼宇管理方面,让他们加强清洁工作,市民居住在该座楼宇是对他们完全没有风险的。但市民要了解到需要精神上支持他们,他们才可以安心留在家居隔离,这样的话这个措施才会有效,但若果香港市民不接受的话,任何措施都是没有效用的。因为若果每个人都认为住在同一幢楼宇都会受非典型肺炎的病人感染的,这是不会的。所以我刚才解释,大家要分析在淘大花园E座的情况与现在家庭隔离措施是两回事。我们会给足够的资料予楼宇的管理人员,同时要呼吁在该楼宇的居民只要有适当措施,对他们来说是没有风险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紧密接触的传播途径,是经飞沫及粪便中传播,譬如大家在大厦的卫生环境做得好、设施处理得好、自己个人卫生做得好的话,是对市民没有风险的。
记者:杨医生,我想问,你刚才这样说,其实是否已经确定了淘大的传染途径就是由那名病人所排出的粪便污染了污水渠?你们是否在污水渠内找到病毒?以及如果是这样的话,假如其他屋苑有这样的污水渠设计的时候,而刚好又真的是有一名这样的病人的时候,这是否会造成另一个淘大的情况?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刚才解释过淘大花园的楼宇设施情况,要做一些预防工夫是很简单。我想昨天梁署长也说过了,譬如是在厨房的渠道内倒进一些漂白水。而现在的污水渠的污水是不可以在厨房的渠道内流出来,因为你知道现在一般香港巿民是很少会清洗厨房和厕所的地板,譬如在厕所和厨房的渠道内加进一些水和漂白水,这便可以避免由污水渠倒流而污染了住户。
另一方面是冲厕的问题,譬如觉得厕所真的是有问题,有声音的话,可以盖厕板去冲厕,所以是不会污染到一般巿民。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宣传短片,让香港巿民了解这些较为简单的措施是可以预防免受感染。
记者:是否真的是在污水渠内验出病毒,所以你们如此确定那便是源头?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在淘大花园方面,我们的整个调查尚未完成,但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是很有信心,淘大花园的污染情况因为是受粪便污染,所以变了有这样大的爆发。因为我们作出调查的时候,很多地方也可以找到那种菌,在某些厕所盆和不同的地方也可以找到那种菌,所以它受污染的情况是较为严重,你可以说只有一个途径是受到这样严重的污染,就是粪便。当然,因为仍在调查中,正式发生的途径是很难在这个阶段加以确实。所以我们最后的报告还未可以公布,仍在进行最后阶段的调查。但是我们在这阶段很确定是由粪便传播,这是很简单的,譬如你做一些预防工夫,都是关于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刚才我想说的总结都已经讲过,最重要呼吁市民不要歧视非典型肺炎的病人及其家属。因为一定要紧密接触才可以传播,刚才也解释过在楼宇方面,譬如管理方面及住户本身做足够措施对他们来说是完全没有风险的。
完
二○○三年四月十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