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医疗专家小组讲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治疗方案及复康疗程
医疗研究专家及专科医生小组今日(五月十日)联同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杨永强医生在记者会上,讲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的治疗方案及如何帮助患者复康。
联同杨医生一同举行记者会为卫生署副署长梁贤医生、玛嘉烈医院内科顾问医生余卫祖医生、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内科部门主管任燕珍医生、灵实医院胸肺及纾缓治疗科部门主管陈建生医生、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袁国勇教授及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沈祖尧教授。
他们就特定的研究及治疗作讲解,有助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如何影响患者身体及那些治疗方案最为有效。
杨医生在总结专家发表的意见时表示,最近在香港进行的研究发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的病情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约为期一星期。这项新发现有助医疗专家调整我们现时的治疗方案,并以不同药物治疗以助病人在病情不同阶段有更佳的反应。
现时对治疗方案有反应的病人,仍有百分之十须接受进一步的复康治疗,而东华三院黄大仙医院将推出一项胸肺复康计划以助病人康复。
沈祖尧教授指研究显示,患者会首先经过病毒繁殖期,即在这段时期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病毒在体内大量繁殖;继而进入免疫系统异常活跃期,即身体的防御系统攻击病毒;及后为肺部破坏期,此时患者肺部遭受严重损伤及需要额外支援。
根据经验及研究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早期使用大剂量的三氮唑核(Ribavirin)及类固醇的治疗方案可稍作调整。
在第一阶段,病人获处方抗病毒药物如三氮唑核及另一种名为Kaletra的药物,根据实验显示,该抗病毒药物有助抑制冠状病毒的增长。病情进入第二阶段时,由第八至二十一日才施用类固醇,以减低免疫系统的反应及降低对肺部造成的损伤;而抗病毒药物在十四日后停止使用。
杨医生指出,与早前的治疗模式(即在治疗初期共同使用三氮唑核及类固醇)比较,现在的治疗是因应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的新发现而作出调整。
资料显示,类固醇在病发第二周才开始施用与在初期便施用的分别不大,但病者却可因接受较少剂量的类固醇而得益。
同一场合,陈建生医生介绍特别为百分之十的康复病人设计的复康疗程。他们受到气促及未能回复以往的活动能力所影响。
他表示,纵使肺部损伤仍会持续,但呼吸技巧训练及特设的运动以配合个人的工作及生活方式,有助恢复肺部功能。
他说,除了生理上的影响外,一些患者更会经历患病后的心理创伤,这方面亦须得到适当的治疗。
记者会亦公布,截止今日下午一时,共有七名病人获证实患上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而须入院治理,累积入院人数增至一千六百七十四人;今日再有二十人康复出院,迄今共有一千零三十五名患者痊愈出院;另有八十九名康复中的病人正在医院疗养。
两名患者病逝,分别是一名七十九岁的男病人及一名七十三岁的女病人,他们均有长期病患。现时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有关的死亡个案共有二百一十二宗。
完
二○○三年五月十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