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防蚊患督导委员会通过四管齐下方案处理蚊患问题
防蚊患督导委员会(督导委员会)发言人今日(十月二十八日)表示,委员会通过四管齐下的方案,减低蚊传疾病对社区的风险。
发言人表示,四个策略要素包括:(一)加强宣传,预防由外地传入登革热;(二)在即将来临的冬季,持续推行灭蚊工作;(三)严厉执法,对付蚊子滋生黑点;及(四)改善实地控蚊工作的素质。
去年发生多宗本地登革热个案,政府于十月宣布成立督导委员会,为本港控蚊工作订定策略和方向,委员会由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常任秘书长尤曾家丽担任主席,成员来自三个政策局及八个政府部门。
在今日举行的会议上,委员先听取卫生署及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报登革热个案最新发展及诱蚊产卵器调查结果,然后检讨现行的防蚊措施是否足够。
卫生署代表在会上向委员会汇报二○○三年登革热在本港的情况。截止昨日,署方今年共发现四十三宗外地传入个案及一宗本地个案。去年有二十四宗外地传入个案及二十宗本地个案。
委员会关注今年的外地传入个案数字为有纪录以来最高的。
发言人说:“市民要保持警觉,避免从外地感染登革热,因为它们可能是爆发本土个案的源头。”
委员同意加强宣传,教导市民在外游时好好保护自己,避免给蚊子叮咬。卫生署及食环署会在港口、公共货物起卸区、出入境管制站及机场加强卫生教育及防蚊巡查。卫生署亦会继续与旅游业合作,向外游人士传递预防登革热的信息。
督导委员会注意到,当局十月六日证实今年首宗本地个案后,暂未发现有其他本地个案。当局已加强患者居所(元朗元岗村)及工作地点(葵涌货柜码头)的防蚊措施。
在病媒监控方面,食环署由一月起透过加强监察系统,为本港各区的蚊患情况提供客观的情报。署方亦每月向市民公布全港诱蚊产卵器指数及三十八个分区诱蚊产卵器指数。
发言人说:“与过往三年比较,今年整体病媒的广泛程度有所改善。今年首三季的诱蚊产卵器平均指数为百分之十一点五,二○○○至二○○二年同期平均为十九点一。”(诱蚊产卵器指数比较图示见于附件)
最新诱蚊产卵器调查结果显示,各受监察地区出现颇大的指数差异。
在湾仔、上环、油麻地及荃湾录得的分区诱蚊产卵器指数一直维持于低水平;曾经一度录得较高指数的马湾、长洲及罗湖的蚊患情况很快已得到改善;天水围、大埔及黄大仙的指数却持续高企,发言人表示,这显示有需要在这些地区加倍努力灭蚊。
食环署于九月完成室内诱蚊产卵器调查试验计划,结果显示,五百三十七个被监察的单位内均没有发现埃及伊蚊(即登革热的主要病媒)的幼虫,但约有百分之七点七的单位内发现有白纹伊蚊的幼虫。
督导委员会欢迎食环署计划检讨监察区域的分布及把新地点(例如八乡)纳入在监察系统内。委员亦支持部门下年进行另一次室内诱蚊产卵器调查,以搜集更多有关伊蚊在居所内繁殖的数据。
委员会主席尤曾家丽在评论卫生署及食环署的最新报告时说:“感谢市民及各政府部门的努力和贡献,今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每月诱蚊产卵器指数整体有所下降,以及本地个案有所减少。”
“私营机构及传播媒体积极参与对抗登革热,市民的防蚊意识日益提高,都是令人鼓舞的发展。本港要战胜登革热,他们的持续支持至为重要。”
“鉴于登革热个案在全球有上升的趋势,本港防治工作必须长期进行。香港邻近发病率高的国家,且互有密切联系,我们须时刻保持戒备,慎防再爆发本地个案。”
委员注意到伊蚊能在较凉的季节存活,故此同意在整个冬季持续进行大规模灭蚊行动。未来四个月的主要行动目标包括:
*渔农自然护理署会在二十三个郊野公园内的行山径、烧烤及康乐地点加强巡查,并清理晨运人士活动地点的花盆、器皿及垃圾;
*教育统筹局已提醒七十八间已确认有蚊患问题的学校加强个人保护及控蚊措施;
*环境运输及工务局会安排在约五千个建筑地盘的集水坑/水缸及约九千五百个路旁斜坡的集水井定期倾注灭蚊剂及蚊油;
*食环署会在一百五十五个客货运码头/货柜码头及八千幢唐楼进行特别灭蚊行动,以及于二○○四年二月展开新一轮全港灭蚊运动;
*民政事务总署会联同地区组织在十八区选定后巷及其他卫生黑点,进行巡察及清洁工作;
*房屋署会每周巡查辖下一百五十个屋及二十五个地盘,清除蚊子滋生地点;
*政府新闻处会在旱季安排播放政府宣传片及宣传声带,提高市民对蚊患问题的警觉性;
*地政总署会在约三百个已确认的卫生黑点进行除草及清理垃圾行动,并清除十个山边非法耕种黑点;以及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会在人流高的户外场所放置约八十个蚊子诱捕器,以免市民被蚊子叮咬。
委员会重申,如教育及劝谕性的工作未能有效防治私人处所的蚊患问题,当局便有需要采取执法行动。
发言人表示:“私人处所的业主/占用人有责任做好灭蚊工作,以防范蚊虫滋生的祸害,保障自己及邻居的健康。根据《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第132章27条的规定,任何人在其处所内容让蚊子滋生,即属违法,最高可被判罚款二万五千元。”
今年首三季食环署共提出二百二十二次有关蚊子滋生的检控,及发出五百零七封涉及私人处所有积水的警告信。
督导委员会赞同,食环署应联同其他部门集中资源在接近民居的蚊患黑点进行重点检控工作。执法部门应格外留意乡郊社区、荒置的私人土地、建筑地盘及养猪场等地点。
各委员亦答应检讨其部门人员/承办商所采取各项灭蚊措施的成效。
发言人说:“我们要善用投放于灭蚊工作的资源,各项控蚊工作既要重量,亦要重质。”
“长远而言,政府会透过修改《除害剂条例》以提升灭虫业界的作业水平。有关的修订法例正在草拟中,当局计划于二○○四/○五年度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
完
二○○三年十月二十八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