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给香港的信”全文
以下为今日(十一月二十三日)在香港电台第三台播出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杨永强医生“给香港的信”的全文(中文译本):
传染病近日又再成为新闻焦点,多所学校及医护机构受到诺沃克病毒的影响,引致多人腹泻呕吐。事件再次突显无论我们的社会是何等先进,传染病继续会对公众卫生构成威胁。
对抗“沙士”(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疫症的经历,是香港在现代史上面对的最大公众卫生挑战。这个前所未有的疾病爆发为社会上各个阶层带来极大的苦痛、恐惧及焦虑。
在“沙士”爆发前,我们为拥有卓越有效的医疗体系,为全港市民提供他们可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引以为傲。在一九九七年,香港初次出现人类感染禽流感及其后的感染个案,我们当时都可迅速控制病情。
“沙士”疫症挑战我们一向的假定,测试我们的信念,亦是令人感到需要虚心学习的经历。疫情发展迅速而且影响范围极大。回想起来,在世界卫生组织于今年三月十五日订出“沙士”的名称之前,已有二百五十多人受到病毒的侵袭;在专家确认病毒是冠状病毒之前,病毒的种子已经传播给另外四百多人。我们对这种新疾病和以前从不知晓的病毒一无所知,加上疫症来势汹汹,导致医疗体系在疫症爆发初期已被击倒。
“沙士”对公众卫生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但亦同时突显了医护人员的无比勇气、无私奉献及复原力。他们向市民以及全世界显示最崇高的专业精神。我们亦在今次疫症中学习到需要综合新知识,了解疾病如何扩散及如何控制疫症。要战胜“沙士”,我们亦须在公众卫生方面采取新方法,举例来说,为处理数以万计与证实及怀疑“沙士”病人有接触的人士,我们设立全新“沙士”网上电子资料库,加快追查曾与“沙士”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士,保障公共卫生。我们结合了这个储存及传送“沙士”患者的网上临资料库,和警方的罪案调查系统用以核实目标人士的名字和地址。这两个系统的创新结合,大大有助我们追查曾与“沙士”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士,以及执行其他隔离措施。此外,系统有助我们确认个别大厦出现的潜在问题,以作出适当的补救行动,防止“沙士”透过环境因素扩散。事实上,这项科技已成为很多其他城市对抗“沙士”全球扩散的重要参考模式。
能成功战胜“沙士”亦因为得到全港市民的合作及谅解,为配合量度体温、医院禁止探访及家居隔离等严厉措施,市民牺牲了部分个人自由。
总体来说,我们在香港控制“沙士”扩散所付出的努力,以及防止疫情扩散至香港以外的地方,均得到国际社会及卫生专家的认同。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多次赞扬香港在应付疫情时保持开放及透明的态度。
前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主管高柏安医生曾把我们的公共卫生系统比喻作抵御洪水泛滥的堤坝围墙。围墙五十年以来一直运作良好,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严重泛滥把它冲破,令它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建更高的围墙,这正是我们现时努力所做的。我们的策略针对三方面:严密监察、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
为保持严密监察,我们已加强与广东及澳门等邻近地区的联系,并与两个地方达成协议,每月交换十八种传染病的资料,遇有任何爆发,须立刻互相通报。我们亦就潜在爆发设立新预警机制。
在有效预防方面,我们会继续在出入境管制站进行体温及健康检查,假若“沙士”重临,我们亦已备有一系列预防及对抗措施。社区十七个界别包括医院、公共交通营运者、学校及安老院舍均与我们合作,分别拟备加强疾病预防措施。为准备进行有效及全面的个案追查工作,卫生署人员已参加海外训练课程,增进他们在感染控制、疾病监控及识别个案的知识。
为建立一套在“沙士”重临时能迅速及有效控制疫情的机制,我们已拟好一个具备清晰指挥系统的政府整体应变计划,应付一旦出现的新“沙士”个案。我们的公营医院现已加强感染控制设施及增设九百张新隔离病,另外六百张新病床亦将于明年初备妥。为了提供更佳保护予医护人员,医院管理局已确保存有足够三个月使用的保护衣物存量及为医院员工提供感染控制深入训练课程。而各医院亦已改善警示系统、隔离措施、疑似病人的处理,特别是加强感染控制的措施。政府并设立四亿五千万元基金,资助传染病及卫生服务的研究计划。
长远而言,香港将设立卫生防护中心,中心将对传染病进行全面的公共卫生监察、发展有效控制传染病的策略、发展并检讨对传染病作出迅速反应的应变计划、以及训练及培育专业人才。当中心投入运作后,我有信心我们的监控能力,包括对新的传染病,将会大大加强。
但是,像“沙士”或诺沃克病毒等的传染病并不能单靠医护系统及医疗科技应付,个人及环境卫生同样重要。为保障自己及社区的健康,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做好本分。在个人、家庭及社区层面严格遵守卫生守则,可帮助建立一个更洁净的居住环境,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香港正进入流感及病毒性疾病的高期,“沙士”有可能会重临。但是,如果我们保持警觉、做好充份准备,并加倍留意个人卫生,便可以大大减少另一次爆发的机会。
完
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