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香港就恢复进口活家禽参考国际兽疫局指引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杨永强医生今日(三月十九日)向立法会食物安全及环境卫生事务委员会表示,香港会参考国际兽疫局的指引,建议在出现最后一个禽流感个案的区域,在完成扑杀之后的三个月,才恢复从该处进口活家禽。
杨医生重申,政府在考虑何时恢复进口活家禽时,保障公共健康和市民健康是首要考虑。
根据国际兽疫局最新提出的指引,国际社会正考虑有关农场管理的新概念,例如区域的界定相对于国家的界定。此外,我们亦可考虑例如把重点放在输出鸡只的农场半径三公里内没有其他鸡或猪场;农场内要备有可以接受及查核的生物安全措施,并实施疫苗注射计划;每一批鸡只需接受病毒测试;以及严谨监管运送的货车及鸡笼。
杨医生说:“我们会与内地商讨,并往内地考察。若确定有关农场已作出符合我们要求的安排,我们会考虑是否可提前从个别农场恢复进口活家禽。”
他说,广东省农场最后一宗爆发于二月十二日发生,最快在五月十二日恢复从内地进口活家禽是安全的做法。
杨医生强调为减低禽流感爆发的风险,零售市场的环境须加以改善,活家禽摊档的数目亦要减少。政府会以短期、过渡及较长远改善街市环境的措施,减低活禽鸟密度,以及尽量减少公众与活禽鸟的接触。
短期措施包括在家禽摊档装设胶板,把人和鸡分隔;以及建议增加街市休市清洁日。
在过渡期间,政府会减低档口密度,同时透过购回零售牌照,鼓励档贩选择在较大的街市摊档经营。
较长远的行动将包括人鸡分隔的不同方案,包括集中或地区屠宰,政府在约两星期将会谘询公众。
他续说:“我们将会研究将本地鸡只和内地鸡只分开在不同批发市场处理。”
政府完全理解业界面对的经济困难,并将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四千二百万元,向批发商、零售商及运输商提供一笔过的特惠金,协助他们渡过这困难时期。这些方案是与活家禽业界商讨后而制订的。
建议发放的特惠金是参照政府于二○○一年禽流感爆发时给予家禽业的纾困措施而制订的。
基本上,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辖下家禽批发市场的批发商将获发放一笔过的四万元特惠金。
食物环境卫生署辖下湿货市场的活家禽档贩及房屋委员会和房屋协会辖下售卖活家禽的新鲜粮食店均获发放三万元特惠金。
在私人楼宇内售卖活家禽的新鲜粮食店则获发放六万元特惠金,渔护署辖下家禽批发市场经常运载活家禽的货车,则获发放二万四千元特惠金。
完
二○○四年三月十九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