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杨永强:最想过简单生活
按自己兴趣阅读、听音乐和做运动,可能是不少人每天的“例行公事”,却原来,这些正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杨永强离职后最想过的简单生活。
离任在即,杨永强接受《政府新闻网》专访时表示,他与一般香港人没有两样,工作时非常投入。
杨永强说:“当医生时,工作量已十分繁重,其后晋身管理层,由医管局至政策局,要兼顾的范畴和面对的工作繁多,令我大部分时间投入工作,无法兼顾个人兴趣,也疏忽了思想一些个人问题。
“现在是适当时候有自己的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我始终喜欢过简单的生活,如听音乐、阅读和做运动等。”
认同价值观 渐成香港人
回想当年18岁离开马来西亚到香港升学,他经过了一段适应时期。毕业后已习惯本港的生活,而且在香港发展的机会也较佳,便决定留下来。
他说,极欣赏港人的努力,也认同港人的价值观,而自己也渐渐成为香港人。
杨永强回顾33年公职生涯时表示,“沙士”一疫令他感受深刻,而其后成立的卫生防护中心,使香港较以往更能抵御传染病爆发,则令他感到欣慰。
杨永强说:“香港现在更能抵御任何传染病的爆发。我们的隔离病房,现在有1,400张病床,公共卫生防御系统也经过重整,包括加强局署间的协调,并设立了卫生防护中心。”
卫生防护中心采取跨界别策略,由包括医疗、社会学、公众卫生教育、环境卫生等各界专家,出任高层次的中央科学顾问委员会及7个科学委员会,负责不同范畴的研究及评估各项传染病爆发风险,并制订预防及控制传染病的策略及计划。
曾当实习生 明患者忧虑
谈到公营与私营医疗服务的关系时,曾在玛丽医院当实习医生的他,曾经接触到患重病而生活上有困难的市民,感受到患者的忧虑和无助。
杨永强说:“但当时公共医疗服务的质素没有保证,市民对公共医疗服务缺乏信心,不少人宁愿借钱向私营医疗机构求诊,也不使用公共医疗服务。作为医生,我觉得这现象难以接受。
“我认为,良好的公共医疗制度必须有服务质素保证、成本也该受到控制。这对低收入人士来说,固然重要,对中产而言,当患上需要庞大医疗费用的疾病时,公共医疗系统可为他们提供选择,这也直接影响到私营医疗服务的质素。”
公私营体系 服务补不足
他认为,私营医疗服务的角色十分重要,可以补公共医疗系统的不足,例如病情较轻的病人轮候时间较长、诊症期也不能迁就个别病人、病者也无权选择医生、公营医院环境也许稍逊等,均让私营医疗服务有足够的市场发展空间。
对于近日社会就综援金第2阶段调整的讨论,杨永强表示,理解社会人士对非健全人士,如长者、残疾人士及经医生证明为健康欠佳人士的关注。
他还倡导成立“仁济永强四肢瘫痪病人基金”和“长期病患援助基金”,帮助社会上这群弱势人士。
他认为,政府是在小心聆听市民及社会各界表达的不同意见,以及仔细衡量各项考虑因素后,决定继续执行综援金第2阶段调整的。
三方结伙伴 助弱势社群
杨永强强调,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将继续留意物价指数的变动,若生活指数升幅抵销了综援受助人的购买力,便按机制上调综援金额。
谈到社会福利问题时,他表示,建议中的福利策略总纲以双管齐下方式,制订日后的福利政策和服务。
他指出,除了继续提供安全网,保障弱势社群人士,政府也继续与志愿机构及商界建立3方伙伴关系,共同承担、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
完
二○○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