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医疗储蓄细节仍待研究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杨永强表示,长远来说,市民如认为应由公帑作为医疗融资的基本模式,也需要考虑以医疗储蓄户口的模式作补贴,鼓励市民承担部分医疗费用。
杨永强接受《政府新闻网》专访时说,至于推行医疗储蓄计划的细节,仍有待研究,也会展开谘询,现在的工作是向市民推广这个概念。
他说,随人口增长、人口老化、医疗科技发展和新颖医疗方式的出现,医疗开支将不断增加;而资金的主要来源,不外乎公帑、社会医疗保险、市民自己支付,或如新加坡的医疗储蓄户口。
杨永强说:“目前国际间主要采用公帑或社会医疗保险,但各有利弊。以公帑支付最为简单,但不稳定,因会随经济环境波动;加上政府要照顾其他如房屋、教育、社会福利等公共开支,故此,由公帑支付医疗开支始终有限制。”
医疗拨款追随人口变化
为减少以公帑负担医疗开支的波动,杨永强表示,已与财政司司长磋商,因应人口增长和结构转变而调整医疗拨款。医管局也尽量减低成本,提供更多更具质素的服务;为善用公共资源,医管局去年改革收费制度,令投放资源更具针对性。
至于社会医疗保险,杨永强说,政府在九十年代的两次谘询,包括一九九七年哈佛报告的建议,均遭市民反对。
杨永强说:“第三次谘询在二○○一年进行,建议由公帑作为医疗融资基础,加上‘颐康保障口’储蓄计划作补贴,市民大致不表示反对,但仍未接纳推行储蓄计划。”
鼓励市民负担部分开支
长远来说,他表示,市民如认为应由公帑作为医疗融资的基本模式,也需要考虑以医疗储蓄户口的模式作补贴,鼓励市民自行负担部分医疗费用。
在未改革收费制度前,约有三成病人无法支付每天六十八元的住院费用,他们主要是长者及长期病患者。因此,他认为,有需要用医疗储蓄户口的模式,鼓励市民在健康、有工作能力时储蓄,使退休后可自行负担部分医疗费用。
杨永强说:“若不采取这模式,日后医疗开支增加的压力,只会由公帑或有自行储蓄的市民承担。”
完
二○○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