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政府回應社聯基本生活需要研究報告

< 返回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發言人今(五月十七日)晚回應傳媒查詢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就香港基本生活需要研究報告書時表示,香港的社會福利制度提供全面援助,除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綜援)、高齡津貼及傷殘津貼給予每月直接現金援助外,政府在房屋、教育及醫療方面均提供大量大幅補貼服務。

  發言人說:「我們能在低稅制下,提供一個兼顧各方面需要的基本安全網,得來不易。」

  「而且,隨人口老化及保持香港經濟競爭優勢,不斷要求增加社會福利,不但令福利制度難於持續,亦會削弱市民逆境自的能力,不利經濟長遠健康發展。因此,我們不應貿貿然大幅改動我們現時的福利政策和措施,形成一種依賴的風氣。」

  現時的綜援標準金額已計及:
* 食物、能源、交通、電話及其他基本開支;
* 並且透過較高的標準金額、特別津貼和補助金特別照顧老人、兒童、殘疾及病患者的需要;
* 高齡受助人可獲發其他特別津貼,以照顧其特別需要,例如支付眼鏡、假牙、搬遷費用,往返醫院/診所的交通費,以及醫生建議的膳食和器材的開支;
* 在學兒童可獲發多項的特別津貼,以支付學費、膳食費、往返學校的交通費、考試費,以及金額高達3,810元的定額津貼,以支付課本、文具、校服,以及其他雜項開支;及
* 所有綜援人士均能在公立醫院得到免費醫療,包括免費藥物。

  就社聯的研究而言,發言人指社聯建議綜援金額計及私家醫療費用,當局認為不合理,因政府現時的醫療福利已照顧所有綜援戶。

  過去十年,政府在福利的資源年年遞增。1994-95年度綜援開支34億元,今年上升至178億元,受助人人數亦由14萬人增加至54萬人,即每13人中便有1人受助於綜援。

  發言人續說:「我們初步估計社聯的建議每年增加政府綜援開支超過五十億元,即約現時綜援開支的百分之三十。我們對此極有保留,社會亦難以認同。」

  發言人又說,社聯的建議超越基本需要而追求生活質素,金額調整後,一個4人家庭的每月平均現金援助會由現時的9118元增至約13000元,包括手提電話、拜神物品及紅白二事費用。

  他補充:「事實上,綜援水平不單足夠應付基本需要,亦已照顧受助人的特別需要。綜援每年按社會保障援助價格指數變動調整以保障購買力,現時沒有急切需要作出基本調整。」

  「綜援的標準金額及特別津貼已包含社聯提出的多個項目,如報紙和電話已計算在標準金額內,而其價格轉變亦已反映在社會保障援助價格指數所涵蓋的一籃子貨品及服務內。」

  「我們亦有必要清楚劃分『基本生活需要』與『發展需要』兩者之別,前者是通過綜援安全網照顧所需,而後者則可能透過其他服務提供協助。社聯提出的不少訴求,實際上已經由綜援以外的其他途徑予以照顧,例如教育統籌局已由2005-06財政年度起,每年撥出7,500萬元,以供學校提供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擴闊他們在課堂以外的學習經驗,並增強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和歸屬感。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亦對綜援人士參與康樂及文化活動收費提供減免。」

  社聯於今年五月完成基本生活需要研究報告書,並提交政府參考。





2006年5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0時15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