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演辭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在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以下為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今日(六月八日)在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就家禽屠宰中心討論事項的開場發言:
主席:
上星期行政會議通過決議,決定現階段擱置發展家禽屠宰中心。主要原因是政府最新的科學評估確定本港的禽流感風險現時處於一個相當低的水平,對香港公共衞生的威脅已大為降低。這是多年來在家禽農場、批發、零售和進口層面推行的生物保安和禽流感防控措施的成果。
政府較早前進行了一項科學研究,以評估因本港活家禽業的存在而引致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風險。評估結果諮詢了「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科學委員會),該委員會由袁國勇教授擔任主席,成員包括醫生、獸醫、微生物學家及其他專家。
科學委員會同意近年禽流感對香港的威脅已大為降低,並確認各層面的監控措施具有成效。鑑於情況不時轉變,科學委員會建議我們須保持警覺,並須加強現行各項措施防控禽流感。
具體科學數據說明本港人類感染禽流感的風險已經降至非常低的水平。根據香港大學在活雞零售點進行的獨立監測,顯示禽流感病毒活躍性的H9N2病毒的數量,已從2008年實施「街市活雞日日清」及家禽業界退牌計劃前的百分之5.11
大幅降至最近的萬分之九,即0.09%,減幅是超過50倍,表示禽流感病毒在零售點已降至極低的水平。
同時,我們亦注意到,近年市民已多吃雪藏雞及冰鮮雞,比率由2004年的79%增加至2009年的94%,這趨勢相信會持續下去,活雞的需求因而會保持平穩甚至下降,發展家禽屠宰中心會變得更無需要。而事實上,我們亦作了一項研究,結論是家禽屠宰中心在商業營運上並不可行。
由此可見,擱置發展家禽屠宰中心,是一個以科學為本作的決定,是在禽流感風險控制得宜的情況下、市民健康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容許市場提供現時限量的活雞供應。
主席,近日有個別人士指政府兩年前推出自願退牌計劃時,有誤導活家禽業界之嫌。我在此鄭重指出,此指控與事實不符。
事實上,2008年的退牌計劃,是一項自願參與的計劃。計劃更是應業界的強烈要求而提出,各委員會清楚記得,而立法會秘書處為今次會議準備的背景文件(第29-30段)亦指明,當時由於在本地零售市場發現禽流感而須實施「街市活雞日日清」措施,活家禽零售商認為要適應新的營業環境相當困難,所以強烈要求政府推出退牌計劃,使他們得以永久退出活家禽業。
政府於2008年7月向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推出退牌計劃的文件中已清楚指出,而我現在一字一句複述:「考慮到近年活雞食用量下降,以及家禽屠宰及加工廠在經濟上的可行性,政府會重新研究在本港設立家禽屠宰及加工廠的計劃。」
同一文件中亦清楚說明,我們亦預期,「禁止在零售層面存留活家禽過夜後,很多販商可能會選擇退出活家禽業,而越來越多巿民亦寧願食用冰鮮及冷藏雞,因此,在本港興建家禽屠宰及加工廠可能不再符合經濟效益。」我同樣是一字一句複述文件。
由此可見,2008年決定參加退牌計劃的活家禽業人士,是在考慮過行業前景及營商環境後,並在了解政府的立場後才決定是否繼續營業或參加退牌計劃。當時自願選擇結業的農戶、批發商、零售商及運輸商,已承諾必須退還牌照/終止租約,並完全及永久結束經營業務。
主席,政府制定政策,需要考慮當其時的公共衞生情況和業界的意見,因時制宜。2008年推出自願退牌計劃亦是按此而制定的措施。而今禽流感風險明顯改變了,政府不能固步自封,與形勢脫節。今天政策的調整是回應新形勢變化而作出,合乎公眾利益,為市民普遍接受,亦得到各政黨的支持。
但我知道有個別以往參加了退牌計劃的活家禽業界人士,以至個別雞農和批發商,希望政府重新發出活家禽零售牌照。我想趁這個機會向議員解釋政府的立場。為了維持禽流感風險處於低水平,我們會維持現時活家禽零售點的數目。同一道理,本地雞場數目和飼養量,以及每日入口活雞量亦不會增加。而當然「街市活雞日日清」的政策會維持不變。
與此同時,我們亦會加強活家禽供應鏈各個層面的禽流感防控措施,增加在進口、批發和零售層面的樣本測試數目。
主席,防控禽流感是需要整個社會努力不懈維持的工作,而政府不單不會因現階段擱置屠宰中心而鬆懈;反之會盡更大的努力,加強防範。為確保政策得宜,我們會不時重新深入評估禽流感的風險和各項防控措施的成效,並密切監察禽流感病毒有否出現變種。如形勢逆轉,政府會重新考慮調整防控政策。
接下來,我和我的同事們樂意解答各位議員的提問。
完
2010年6月8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6時4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