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網誌

(前食物及衞生局)
< 返回

珍惜香港 共建家園 – 食物及衞生篇 (20/10/2019)

珍惜香港 共建家園
珍惜香港 共建家園
政府大力加快建設地區康健中心
政府大力加快建設地區康健中心
早前到天水圍視察臨時街市的選址
早前到天水圍視察臨時街市的選址

行政長官剛於上周三發表題為「珍惜香港 共建家園」的《施政報告》,今年的主題雖然聚焦在市民非常關注的土地和房屋方面,但在醫療及衞生方面,行政長官也有不少著墨的。我今日趁機會與大家分享一下《施政報告》中與食物及衞生局(食衞局)相關的政策措施。

衞生事務

因應全球和本地不斷增加的醫療需求,我們與時並進,推展本港醫療制度的改革,以提供優質、可負擔及可持續的醫療服務予社會大眾。來年,食衞局的衞生科會繼續聚焦和投放資源在以下6個主要政策範疇,以保護民康:

第一︰促進基層醫療健康服務
第二︰加強疾病防控
第三︰推動中醫藥的發展
第四︰強化醫療服務
第五︰確保醫療系統能夠可持續發展
第六︰完善公共衞生規管

(一)促進基層醫療健康服務

由於人口老化,慢性和複雜疾病日趨普遍,我們的公共醫療系統正承受着巨大的壓力。為扭轉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和觀念,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在全港18區成立地區康健中心,透過醫社合作及公私營合作模式提供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提升市民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及支援長期病患者。

經過一年的努力,首個位於葵青的康健中心已於上月開始正式營運,服務廣受當區居民歡迎。我們會加快在18區成立康健中心,預期於本屆政府任期內可在另外6個地區成立康健中心,並會建議撥款約6億元,在其餘11區透過資助非政府組織在各區設立過渡性質的「地區康健站」,提供健康推廣、健康評估、慢性疾病管理等重點基層醫療健康服務,預早為長遠建立一個以預防為中心的基層醫療體系打好基礎。

(二)加強疾病防控

疫苗接種計劃

由2019/20季度起,「學校外展疫苗接種先導計劃」已轉為恆常項目,以涵蓋更多小學,並會以先導形式擴展至幼稚園和幼兒中心,當中有21間學校將試行使用噴鼻式減活流感疫苗。

此外,我們已展開籌備工作,為懷孕婦女在每次懷孕時接種一劑無細胞型百日咳疫苗。

應對病毒性肝炎

預防及控制病毒性肝炎督導委員會將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國際間的做法和本地實際情況,在2020年訂立行動計劃,藉以減輕病毒性肝炎對公共衞生帶來的負擔。

(三)推動中醫藥的發展

去年《施政報告》已將中醫藥已納入本港醫療系統,未來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

中醫醫院

在將軍澳興建首間中醫醫院正進行預審投標程序,預計於2020年內選出合適的承辦機構,期望最快於2024年年底分階段投入服務。

資助中醫服務

我們一直在18間地區層面的中醫診所提供有政府資助的服務,現正積極籌備新的資助服務模式,以期於2020年第一季開始提供每年超過60萬個資助的中醫門診、推拿和針灸服務配額,資助名額劃一收費120元。同時,我們會將中西醫協作住院服務費用由每天200元減低至120元。

中醫藥發展基金

今年6月啟動5億元中醫藥發展基金,目標透過不同資助項目以提升業界整體水平和培養中醫藥人才。不同資助項目亦將會陸續推出,而首批資助預計於今年第四季批出。

中藥檢測中心

我們亦正積極籌備於中醫醫院旁成立一所由衞生署管理的永久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檢測中心將有助提升中藥的品質控制,並設有中藥檢測實驗室及展示中藥標本,期望最快於2024年落成啟用。

(四)強化醫療服務

香港癌症策略

為配合今年七月頒布的《香港癌症策略》,政府將建立網上資源中心,提供與癌症相關的健康資訊。

醫管局亦計劃在癌症診斷和治療,以及過渡性護理等方面提升服務質素。措施包括 –

試行為癌症而設的簡化診斷服務;
擴大癌症個案經理計劃;
持續引入用於癌症治療的先進醫療技術;及
擴大醫管局藥物名冊內癌症藥物的涵蓋範圍。

為提升癌症康復者的生活質素,醫管局將發展有系統的復康及支援護理計劃,以確保癌症康復者得到適時的支援和護理。

不常見疾病

政府一直十分關注不常見疾病患者的需要,並已在各方面提供援助,包括持續擴闊藥物資助的範圍,例如於去年引入了治療脊髓肌肉萎縮症的藥物,讓有需要的病人在關愛基金的資助下接受治療。

未來,我們會逐步推出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加強對不常見疾病患者的支援,包括研究就個別不常見疾病建立資料庫、提升公眾對不常見疾病的認知、加強支援不常見疾病及癌症病人的藥物治療、檢視人手配套及投放資源協助照顧患者的需要,以及促進科研發展和臨床研究。

基因組醫學

基因組醫學督導委員會將於本年底向政府提交報告,就香港基因組計劃、人材培訓、臨床服務,倫理及規管事宜等主要範疇作出建議。

我們預期香港基因組中心會於2020年成立,以推行香港基因組計劃。政府已預留約12億元在未來6年內為兩萬宗個案(約四至五萬個全基因組)進行全基因組測序。通過基因組測序及建立基因組數據庫,計劃將率先有助提高不常見疾病的確診率,並推動癌症及其他遺傳性疾病的研究。

改善晚期照顧服務

為讓晚期病人就治療及護理安排有更多選擇,食衞局已於今年9月展開預設醫療指示和病人在居處離世立法建議的公眾諮詢。在12月諮詢期完結後會參考公眾提出的意見,以制訂未來路向。

智慧醫院和大數據應用

在應用創新科技方面,醫管局將會繼續推行智慧醫院措施,包括研究採用流動及物聯網技術為實時數據基礎的智慧病房、加強統籌醫院服務及病人分流的病人服務協調中心,以及用機械人提供物流支援,令病人接受服務的流程更為方便順暢。

此外,醫管局會繼續提升其數據實驗室,以期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推出大數據分析平台,支援更多與醫護有關的研究項目,並提供自助統計數據研究服務,進一步便利研究人員發掘有助於改善服務及醫療創新的有用資訊。

精神健康服務

在精神健康方面,政府在過去幾個財政年度,已增撥資源和人手予醫管局和衞生署,以改善相關服務。

醫管局會試行讓專職醫療人員及兒科醫生協助處理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個案,以加快處理個案。同時,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現正研究如何更有效強化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

此外,我們亦計劃於六個月內,展開一個持續的精神健康推廣和公眾教育計劃,首階段旨在增加公眾的認識和關注,長遠達致建立一個精神健康友善社會的目標。

(五)確保醫療系統可持續發展

因應醫生人手嚴重不足情況,政府現正採取多管齊下的方針,以助紓緩問題。為了進一步增加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的誘因,政府現正在不影響本地醫生接受專科培訓機會的前提下,探討更有效地為他們提供專科培訓。

食衞局會繼續聯同駐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宣傳並鼓勵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執業。我上月曾與醫管局及多個非政府機構的代表前往澳洲,與在當地就讀醫科及專職醫療學科的香港學生會面,向他們介紹香港的工作機會及情況。同學的反應相當熱烈,不少均表示希望回港工作。

此外,為持續監察醫療專業人員的人手情況,政府會配合教資會的三年規劃期,每三年進行一次醫療專業人員人力規劃和推算工作。新一輪人力推算工作經已展開,預期於2020年內公布結果。

(六)完善公共衞生規管

政府亦十分重視醫療專業的發展。食衞局於2016年成立一個具護理專業人員廣泛參與的專責小組,研究有關護士工作專業化的重要事宜。經過業界的討論及諮詢後,香港護士管理局計劃在2020年初就護士專科發展推出自願註冊計劃,為最終建立護士專科法定註冊制度奠定基礎。

食物環境衞生事務

在食物環境衞生事務方面,我們會繼續致力確保食物安全,並維持本港清潔衞生的生活環境。《施政報告》及施政綱領中相關的主要政策措施為 –

第一︰加強公眾街市建設
第二︰致力提升環境衞生
第三︰改善流產胎處理
第四︰全力維護食物安全
第五︰推動漁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加強公眾街市建設

公眾街市全新營運模式

本月初,我已率先公布在天水圍天秀墟旁興建臨時的公眾街市,以滿足當區市民的需要。我們並會藉此試行推出全新的公眾街市營運模式,著眼點是改革公眾街市攤檔的租賃和管理制度,務求令街市既生意與旺,亦能滿足街坊的需要。食環署轄下的公眾街市,日後會發揮更大的社會功能,不但可以讓市民購買食品和日用品,也可成爲居民聚腳的地方。為了向市民提供更多有關天水圍臨時街市的詳情,我特拍攝了一輯短片,大家可到這網址看看。

規劃興建新公眾街市

今年《施政報告》公布在古洞北新發展區規劃興建新公眾街市及在短期內完成將軍澳新街市的選址研究。我們計劃在明年新一屆區議會成立後,盡快就古洞北和將軍澳兩個項目諮詢區議會。

去年行政長官宣布在天水圍西鐵站興建公眾街市,我們現正積極按照與區議會的共識推展項目,現正在技術可行性研究階段。我們會完成技術可行性研究和成本效益評估後,提供有關新街市工程的造價和時間表。

街市現代化計劃

在街市現代化計劃方面,我們會有系統地為現有的公眾街市制訂具體措施改善設施和管理。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已在今年九月底再次就香港仔街市全面翻新工程項目及相關安排諮詢持份者,以期盡快達成共識。翻新香港仔街市的安排可為日後同類項目奠定基礎。之後,食環署會逐步開展其他項目,包括全面翻新另外3個街市,以及在最少3個其他街市進行小型翻新及改善工程。

(二)致力提升環境衞生

防治蚊患

今年防治蚊患工作取得成效,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由6月份開始一直大幅下降,指數亦比去年改善。食環署己向相關部門提供新型捕蚊器試用,以雌蚊作為媒介,把控制蚊子生長的調節劑傳送到不同水體中,使水體中的孑孓不能孵化為成蚊,防治蚊患效果顯著。

食環署亦在今年6月開始在黃大仙、長洲及油塘試用經改良設計的誘蚊產卵器,直接計算成蚊密度,並會在明年全面使用該新設計為市民大眾提供成蚊密度的數據。

防治鼠患

在滅鼠方面,食環署已在4月開始測試夜視和熱能探測鏡頭,監察老鼠活動的活躍程度。這些技術有助了解鼠患成因、鼠隻的活躍程度及數量,以便策劃更有針對性的滅鼠工作。

改善公廁衞生

我們會在這個財政年度翻新或優化42間公廁,在多方面應用科技以改善公廁衞生情況、提升管理及加快設施維修,例如試用臭氧技術、微藻技術、納米氣泡技術、納米空氣淨化技術、氧聚解空氣處理技術及抗菌塗層技術改善空氣質素。

(三)改善流產胎處理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的附篇中特別提到有關流產胎的處理,食環署將在葵涌設置供流產胎專用的火化設施。除了火化設施之外,項目還包括供撒放流產胎骨灰的花園、悼念活動室,以及電子悼念屏幕。

此外,政府首個安放流產胎設施已經在今年4月於粉嶺和合石投入服務,名為「永愛園」。未來,我們打算在東區哥連臣角、沙田石門和北區沙嶺提供同類設施。我們也很感謝私營墳場的配合,至今三個私營墳場已經設置了安放流產胎設施。

(四) 全力維護食物安全

我們會繼續做好食物安全的把關工作,適時更新本地的食安標準和監管安排。繼去年完成《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的法例修訂,我們正就食物內有害物質,包括工業製反式脂肪及霉菌毒素,草擬更新規管安排建議,並計劃於下年度就建議開展公眾諮詢。

另一方面,食衞局、食安中心和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一直透過多方面推動全城減鹽減糖,當中包括推動業界透過改改良食品配方,以降食物中鹽的含量。委員會早已推出預先包裝食品「鹽/糖」標籤,讓公眾更易辨認「低鹽」、「無鹽」、「低糖」、「無糖」的預先包裝食品,並鼓勵業界提供更多相關產品。我們會加強向公眾宣傳這些標籤,並鼓勵更多預先包裝食品展示有關標籤。

(五)推動漁農業可持續發展

我們一直致力推動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魚類養殖業提供發展空間和協助漁民轉型至可持續的模式,我們正積極籌備設立新的魚類養殖區,並預計在2020年年初恢復簽發新的海魚養殖牌照。

政府繼續落實新農業政策,包括設立農業園第一期,工程會在立法會批准撥款後盡快展開,並預期於2021年起分階段完成。同時,我們又會善用「農業持續發展基金」及進行「農業優先區」的顧問研究。

政府分別透過為數各5億元的漁業基金和農業基金資助本地漁農業發展或轉型至可持續或高增值的作業模式,提高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兩個基金至今批出超過兩億元的資助額,基金底下亦設立了專項計劃,讓漁農民申請上限為3萬元的財政支援購置設備以提高生產力,至今超過1,400名漁農民直接受惠。漁護署會繼續落實優化基金的措施提升審批效率,為業界拆牆鬆綁,推廣和鼓勵業界善用基金,從而進一步促進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結語

未來一年,食衞局有不少與民生相關的工作需要推展,這些措施都是關乎醫療、公共衞生、市政服務、環境衞生、食物安全,以致香港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當下的香港仍處於爭端不解、暴力不止的情況,我衷心希望廣大市民放下分歧、停止暴力,讓特區政府可以順利推展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各項政策工作,建設好這個我們共同珍惜的家園。

2019年10月20日

2019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