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会问题
立法会八题:心脏健康
以下为今日(六月二十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杨森议员的提问和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周一岳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报,近年越来越多人接受经皮彻照冠状血管成形(俗称“通波仔”)手术。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 近年被诊断患上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的人士数目有否上升和患者是否有年轻化的趋势;若然,详情为何;当局会否进行大型的调查,以了解本港人口的心脏健康情况;
(二) 过去三年,公共医疗体系每年分别用于预防、检验及医治各种心脏病的开支;及
(三) 当局会否考虑仿效其他国家,推行大型的全民运动及相应措施,以改善市民的心脏健康情况,例如就有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制订目标、投入资源为市民检验、及早诊断和治疗有关疾病,以及加强推行健康教育及推广活动,以免市民摄取过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减少患上有关疾病的机会?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根据二○○一至二○○五年按年龄划分心脏科疾病的死亡率所显示,二十至四十四岁人士的心脏科疾病死亡率并没有上升的趋势。为了解本港人口的健康情况,卫生署进行人口健康调查。在二○○三至二○○四年进行的人口住健康调查中,计算出本港十五岁及以上人士的冠心病患病率为1.6%。卫生署亦已委托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心脏健康调查,以便了解有关心血管疾病及有关风险因素的情况。
(二)
卫生署透过推广健康生活模式及控烟工作,以预防心血管及其他慢性疾病。有关活动在二○○四至○五年度、二○○五至○六年度及二○○六至○七年度的开支分别为6,040万元、7,240万元及7,370万元。此外,卫生署其他以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长者为对象的各个卫生服务单位,亦有举办各类预防慢性疾病及促进健康的活动。
医院管理局方面,由于心血管病的医治、检查和预防通常都是一并处理,所以在这几方面的开支并不能分拆。过去三年用于心血管病的主要开支载列于附件。
(三) 卫生署会透过进行调查及监察香港人口的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以便制定预防及控制心血管病的工作策略。
预防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一环是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估计,超过七成冠心病的新症个案与吸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及缺乏运动有关。因此,世卫建议透过基本健康方法去预防心血管疾病,例如不吸烟、每天做适量运动、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和保持适当体重。有见及此,卫生署会继续向市民灌输健康生活的讯息。
现时,心血管疾病的普查并不全面,而且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误诊。假阴性指检查方法未能正确检查出疾病,因而导致病情延误。假阳性指在健康人士中显示出不正常的检验结果,引起不必要的忧虑及覆检。非必要的检查不仅浪费金钱和时间,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我们目前没有计划进行全面的心血管病普查。
由于普查有上述的局限性,不少国家,例如英国、美国和新加坡等,都主要以预防及监测的政策以减少冠心病的风险因素。
卫生署一直积极透过各种渠道,例如巡回展览、中央健康教育组网页及各式刊物,向市民提供预防心血管疾病及健康生活的资讯。在控烟工作方面,《2006年吸烟(公众卫生)(修订)条例》扩大了法订禁烟区至所有室内工作间及公众地方,以及很多的室外地方包括公众泳滩、自动梯、医院、学校以及香港湿地公园。卫生署亦有向市民提供戒烟辅导服务。为提倡健康饮食习惯,卫生署推行了“健康饮食在校园”及
“每日二加三”运动(注),另外,亦正进行“运动处方计划”,透过与医学团体及社区机构合作,向大众推广体能活动。
(注):为促进健康,卫生署正推行“每日二加三”运动。运动提倡均衡饮食,鼓励每人每天应进食最少两份水果及三份蔬菜。
完
2007年6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14分
立法会第八题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