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会问题
立法会十五题:抗药性细菌
以下为今日(六月二十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李华明议员的提问和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周一岳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报,一项由香港大学(港大)微生物学系于二○○四年在本港社区进行的研究发现,在社区感染大肠杆菌尿道炎的妇女当中,7%的患者所感染的病菌呈抗药性。该学系在二○○二年与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联合进行的研究的结果显示,在一些食用动物发现的大肠杆菌的抗药性极强。由于上述两项研究发现的大肠杆菌的基因排序完全相同,故此该种病菌可能是透过食物链感染人类。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 食环署与港大在二○○二年进行的上述研究的详情;食环署在该项研究完成后有否采取任何跟进行动;若有,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二) 是否知悉有一些国家(例如美国)已设立机制监察食用动物含抗药性细菌的问题及有关机制的详情;及
(三) 会否考虑在本港设立类似的监察机制;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香港大学在二○○二年进行的研究题目为“香港食用动物产生抗药性(CTX-M
β)的大肠杆菌”,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主要负责在本地屠房内协助抽取牛只和猪只的样本以供研究之用,并无实际参与化验和分析结果的工作。
该研究的课题在同类型研究调查中是极少数,而该研究亦指出透过食物链传播抗药性细菌的可能性目前还不是很清晰。倘若将来有更多的研究和更可靠的结论,食环署会在这方面作出跟进行动。目前,食环署已有恒常机制在本地屠房监测食用动物体内的兽医药物残留,以监察食用动物饲养者在农场是否正确使用兽医药物,及防止滥用抗生素。
(二) 我们从公开的资料得悉若干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澳洲,已经设立食用动物的抗药性细菌监察系统,有关详情可参考下列机构的网页:
美国
http://www.fda.gov/cvm/narms_pg.html
加拿大
http://www.phac-aspc.gc.ca/cipars-picra/index.html
澳洲
http://www.daff.gov.au/agriculture-food/food/regulation-safety/antimicrobial-resistance
(三)
就监察本地食用动物中存有抗药性细菌的工作,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已定期在本地禽畜农场进行卫生及疾病巡查,若发现动物有异常死亡,工作人员会将病畜送交兽医化验所化验、分离病原及针对发现的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实验,包括大肠杆菌。该署迄今没有发现无法以抗生素处理的由大肠杆菌引致的动物疾病。我们故此并无计划在现行安排外另设监察机制。
完
2007年6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3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