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会问题
立法会十六题:医管局急症科病房
以下为今日(六月二十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李国英议员的提问和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周一岳的书面答覆:
问题:
关于医院管理局辖下的伊利沙伯医院、屯门医院及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设立的急症科病房,政府可否告知本会,是否知悉:
(一) 有关医院的急症科病房现时的平均入住率,以及有否计划增加病床的数目;若有计划,何时实施;若否,原因为何;
(二) 有关医院有否为设立这些病房而增加医护人员的数目;若有,每间医院增加了多少人手;若否,原因为何;
(三) 上述医院急症室的病人现时的平均轮候时间,与急症科病房设立之前的情况比较如何;及
(四) 有关医院向在这些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提供了什么培训及指引?
答覆:
主席女士:
急症科病房是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新设立的病房类别,其性质属住院服务,目的是为已确定需要留院的急症病人,提供综合跨部门疗理模式治疗。有关病房的服务由急症科医生主理,医生以更积极的“治疗和检讨”模式,除了提供快速的检验和测试外,亦会为有需要的病人作急性治疗及作较长远的治疗计划。医生一般会在24小时内就病人的情况作出继续留院或出院的决定。确实有需要继续留院的病人,一般会被转送到合适的专科病房。伊利沙伯医院及屯门医院已于本年一月率先开设急症科病房,而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亦于同年五月开设该类病房。医管局计划在未来一至两年,陆续在所有辖下的急症医院开设该类病房。
(一) 医管局现有急症科病房的病床使用率表载列于附表一。
由于上述急症科病房刚投入服务时间尚短,医院方面需要观察一段较长时间,才能充分掌握有关服务需求的实际情况,所以暂时未有计划增加病床数目。
(二) 伊利沙伯医院、屯门医院及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已因应开设急症科病房调配所需医护人员,详情载于附表二。
(三) 急症室的主要功能是为伤病者提供紧急的救治服务。急症室的医护人员会按照病人的病情或伤势的紧急程度作出分流,以定伤病者接受诊治的优先次序。急症科病房的性质则属住院服务,其服务对象为经由急症室医护人员判断需留院接受诊治的急症病人。由于急症室与急症科病房的功能有别,加上急症科病房的运作并不会影响急症室的分流程序,因此急症科病房的设立与急症室的轮候时间没有直接关系。
伊利沙伯医院和屯门医院急症室于本年二月至五月期间的平均轮候时间,与去年同期数据的比较,载于附表三。
由于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急症科病房于二○○七年五月十日才开始运作,因此未有足够数据可供比较。
(四) 有关医院已为急症科病房的医护人员提供一连串的培训课程,以助前线员工掌握病房的运作及病人护理的模式,课程的内容包括临床管理系统、病人运送、膳食安排及管理系统等。此外,医院亦已备有相关的临指引,就急症科病房的运作及护理模式,为医护人员提供清晰的指示。
完
2007年6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