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会问题
立法会十六题:防治鼠患
以下为今日(四月二十九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梁美芬议员的提问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的书面答覆:
问题:
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于本年四月三日公布二○○八年全年的鼠患参考指数(指数)为6.3%,创近数年来的新高。全港十九个环境卫生分区当中,深水、荃湾、大埔及北区等地区在二○○八年下半年的鼠患问题较上半年严重,部分地区的指数更超过10%。尽管食环署于二○○八年进行了宣传及灭鼠行动,但全年指数仍创近年新高,令人质疑灭鼠措施的成效。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 当局去年曾采取哪些现有及新的具体措施,以减轻市区鼠患问题;
(二) 食环署有何机制评估现有的灭鼠方法是否奏效;
(三) 有否了解为何部分地区在二○○八年下半年的指数较上半年大幅飙升,而部分地区的指数则大幅下跌的原因;食环署现时在各区进行灭鼠工作的频率和方式是否一致;
(四) 鉴于食环署在每半年期完结后约三个月才公布该半年的指数,有关数据因已过时而无助于食环署按鼠患的实际情况采取灭鼠措施,当局会否考虑改为公布季度或月份指数,并在有关期间结束后一个月内公布;及
(五) 过去五年,当局有否与内地或海外的灭鼠专家进行交流,并参考他们提供的灭鼠方法;若有,详情为何;若否,会否考虑与该等灭鼠专家定期交流?
答覆:
主席:
本港的整体鼠患情况一直得到有效控制。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亦有充足的资源监控鼠患情况,所采用的防治鼠患方法更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倡议的,跟内地和海外主要城市的防治鼠患方法一致。
在进行防治鼠患工作时,食环署会因应前线人员的报告、区议会与当区居民的意见,以及当区的鼠患参考指数,不时调整每区的防治鼠患工作,不会只依赖鼠患参考指数作唯一的参考。事实上,老鼠的繁殖及适应能力极强,防治鼠患工作不可松懈,亦有赖市民积极配合。
现回应五部分提问如下:
(一) 食环署过去一年除执行恒常的防治鼠患工作外,亦采取以下的新措施,加强地区的鼠患防治工作:
(1) 自去年年中开始,每年两期的灭鼠运动会按情况延长至最少九个星期,并增加目标地点(例如街市、小贩市场、固定小贩摊档、食物业处所),以加强公众教育及宣传和巩固全港防治鼠患工作的整体成效;
(2) 由去年六月一日起延长上门收集活鼠服务的时间至每天二十四小时,年中无休;
(3) 加强全港的宣传及公众教育工作,藉派发海报、单张及举办防治鼠患讲座,接触不同地区的市民;
(4) 于各区录得鼠患参考指数时,即时通知有关部门,以便尽早调整该区的防治鼠患措施及控制鼠患;
(5) 自今年四月一日起于每区增派一名卫生督察,统筹和协调食环署及其他政府部门和地区组织的工作,包括民政事务处、地政总署、区议会、分区委员会及大厦业主委员会等的防鼠及灭鼠工作。各区的卫生督察亦会协助推行地区性的防治虫鼠运动、公众教育及宣传活动等。食环署亦已增加巡查人手,进一步加强前线监管,提升服务水平;以及
(6) 按照二○○八年地方行政高峰会中所承诺,食环署会继续与区议会保持沟通,进一步提高地区防治鼠患方面工作的成效。
(二) 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食环署采取综合防治方法处理鼠患,包括改善环境、放置鼠饵和使用捕鼠器。食环署亦参考国际以及内地在防治鼠患方面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结果,不时检讨防治鼠患物料和方法。
(三) 本港的整体鼠患情况一直得到有效控制。食环署在各区虽然采取同样的方式与标准进行防治鼠患及鼠患调查等工作,但亦会按各区的个别情况灵活处理。个别地区下半年的指数较上半年高,主要由于区内个别地方及后巷的环境卫生欠佳。当某区录得较高的指数时,食环署已立即加强灭鼠及洁净工作,并再次提醒居民、商铺和其他有关人士防鼠措施的重要性。在重新进行鼠患参考指数调查时,有关地区的鼠患参考指数均明显下降。
(四) 食环署分别在上半年及下半年在各区进行鼠患参考指数调查。各分区录得鼠患参考指数后,会通知有关部门及向外公布,以便及早调整该区的防治鼠患措施及控制鼠患。食环署已由二○○八年起将鼠患参考指数的公布次数由每年一次增加至每半年一次。目前每半年进行调查并公布鼠患参考指数,具成本效益并切实可行。
(五) 食环署每年均与广东省、深圳、珠海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及广东省卫生厅就防治鼠患工作进行技术交流。另外,食环署亦曾多次透过实地考察、参与或举办研讨会及国际会议与美国、英国、匈牙利及新加坡等地的专家、政府部门及业内人士交流防治鼠患的最新发展。
完
2009年4月2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6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