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会问题
立法会十三题:器官捐赠
以下为今日(十月二十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伟业议员的提问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的书面答覆:
问题:
近日有不少市民向本人反映,指卫生署的器官捐赠网页只列出捐赠器官的每年数字,而没有定期显示器官捐赠的新增登记人数,使市民难以评估当局推广器官捐赠运动的成效。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现时中央器官捐赠名册(中央名册)内的登记人数为何;
(二)在中央名册开始启用前五年,每年成功进行器官捐赠移植手术的数目为何;以及在中央名册启用后至今,每年成功进行器官捐赠移植手术的数目分别为何;
(三)一直没有定期在器官捐赠网页公布器官捐赠的新增登记人数的原因为何;及
(四)会否考虑定期公布器官捐赠的新增登记人数;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一)随医学科技发达和技术日渐成熟,有需要的人士可透过移植捐赠的器官重获新生,生活因而得到改善。可是,器官捐赠亦有其文化方面的考虑。市民对器官捐赠有不同的看法,故我们需要一个过程,让市民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因此,政府一直致力以不同的形式,推广器官捐赠。例如,政府于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成立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中央名册),为市民提供一个可靠有效的方法辨识脑干死亡而适合捐赠器官作移植用途的人士。截至二○一○年九月三十日,中央名册已录得超过六万名市民表示愿意死后捐赠器官。对此,我们对各个社区团体对推广器官捐赠的协助和贡献表示感谢。我们会继续努力,与不同团体紧密合作,举办不同的活动,加强宣传器官捐赠的信息。
(二)卫生署自二○○八年十一月用中央名册。二○○七年至二○○九年的器官捐赠数字,载于附表。
(三及四)卫生署自二○○八年十一月,即成立中央名册的同时,亦开设了以器官捐赠为主题的网站,网址为www.organdonation.gov.hk,上载与器官捐赠相关的信息,包括自二○○一年至今,器官捐赠作移植的宗数及等候人数。该等数字于每年年结整理后,会上载于上述网站,供市民参阅。
此外,除了器官捐赠推广活动,当局亦会透过讲座、展览、新闻稿或传媒访问等不同途径,公布器官捐赠最新数字,及新增登记数字,并呼吁市民支持器官捐赠,及以实际行动,上网登记于死后捐赠器官。另外,因应社会的变化及为加强向年青人推广,政府会考虑以不同的形式,例如在大学,推广器官捐赠和网上登记,使更多有需要人士受惠。
完
2010年10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46分
立法会第十三题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