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十五題:登革熱
以下是吳亮星議員今日(十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的提問及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醫生的書面答覆:
問題:
鑒於由八月底至今已有十多宗在本港感染的登革熱個案,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當局有否訂立跨境合作機制,以遏止登革熱的蔓延;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二) 有否評估現時本港的醫療制度及其他服務能否應付感染登革熱的患者數目急速上升的情況,以及當局就此情況制訂了甚麼應變措施?
答覆:
自一九九四年起,當局已把登革熱列為法定須呈報的疾病。政府一直對登革熱保持警惕,並就每宗呈報個案展開調查和採取預防措施,防止該種疾病蔓延。登革熱跨部門統籌委員會於二○○一年成立,成員包括相關政府部門及醫院管理局的代表,負責統籌傳病媒介控制、公眾教育工作,以及控制登革熱的應變措施。有關決策局及部門的高層人員組成的督導委員會於二○○二年十月成立,監察全港滅蚊運動的方針、策略及工作路向,以及跨部門統籌委員會工作的實施情況。
(一) 近數十年,登革熱在全球顯著增加,對百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居民健康構成威脅,其中尤以西太平洋地區為甚。鑑於進出香港的旅客人數眾多,登革熱病毒有機會從登革熱已成為風土病的國家及地區傳入。因此,衞生署與鄰近地區和海外國家的衞生機構,包括世界衞生組織及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等,一直保持密切聯繫,務求掌握世界各地有關傳染病的最新發展,從而採取適當的預防及控制措施。衞生署並與鄰近國家及地區定期交流包括登革熱在內的特定傳染病資訊。
控制蚊患方面,食物環境衞生署除了與世界衞生組織保持聯繫外,還與在控制登革熱傳病媒介方面具豐富經驗的海外機構建立聯繫。鑑於近期出現本地感染的登革熱個案,該署會進一步促進與國際衞生界的經驗及知識交流,以便加強香港控制蚊患措施的成效。
(二) 由於作為傳病媒介的蚊隻在香港出現,傳播從鄰近地區傳入的登革熱,我們預計會有零星的本地感染個案。但透過有效的控制蚊患計劃和監察系統,我們估計大規模爆發疾病的可能性甚低。當局已設立有效的疾病監察系統,涵蓋公共及私營界別的醫院、診所及化驗室,負責監察並控制登革熱蔓延。本港亦有足夠的設施和藥物治療登革熱病人。只要及早診斷和治療,大部分病人都能康復。當局已制定應變計劃,處理一旦出現病人劇增的情況。
完
二○○二年十月十六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