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二十題: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
以下是劉慧卿議員今日(十一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的提問和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醫生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關防治癌症,行政機關可否告知本會:
(一)
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的成員名單、職權及工作範圍,以及自去年成立以來,在防治乳癌方面進行了甚麼工作;
(二)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現時整理癌症發病統計資料所需的時間;當局有何措施協助該中心加快處理有關資料;
(三) 自"婦女健康計劃"推出以來,該計劃每年用於預防乳癌的開支金額及該金額佔該計劃該年的整體開支百份比;以及該計劃明年用於預防乳癌的預算開支;及
(四)
過去兩年,女性分別被診斷患上乳癌及死於該病症的人數?
答覆:
(a) 為了更有效地防治癌症,政府於二○○一年成立了高層次的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該委員會由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擔任主席,成員包括癌症專家、學術界人士、公營部門及私人執業的醫生,以及公共衞生的專業人士。成員名單載於附件。
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的工作範圍包括擬訂周全的策略計劃,為本港有效預防和控制癌症提出建議。委員會的工作主要集中於四個優先項目:
* 癌症數據及優先次序;
* 癌症預防及檢查;
* 癌症服務及治療水準;及
* 癌症研究及發展。
乳癌是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優先關注的項目。委員會於二○○二年十月針對乳癌推行了一項試驗計劃,目的是:
* 研究進一步改善資料收集過程的方法;
*
研究就本港的乳癌登記詳細列明各項流行病學和臨變數的可行性;
*
連結癌病數據與死亡數據、開發資訊系統以蒐集臨變數,並改善乳癌登記的呈報率。
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將會在試驗計劃結束後參考有關結果,就乳癌的基本預防、檢查和治療服務提出建議。
(b)
香港癌病資料統計中心編製了有關本地居民的癌症數據,每年收集的資料達到140,000至150,000份,包括癌症病人在人口分布、解剖及病理學方面的資料。由於揀選、核證、配對及分類資料的工作甚為繁重,要為某年度製備綜合的數據,一般需時兩至三年。以資料質量和報告時間來說,這與國際採用的標準相若。
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加強癌症數據的整理。當局為此成立一個專家工作小組,目的是進一步改善香港癌病資料統計中心的成效和效率。
(c)
衞生署在一九九四年設立了婦女健康服務。婦女健康中心的服務旨在根據婦女在人生不同階段的健康需要,提供促進健康的服務,包括
(i) 提高婦女對健康生活模式的認識,並鼓勵其身體力行;(ii)
向婦女灌輸預防疾病的知識;(iii)
及為婦女提供有效的普查服務包括預防乳癌。衞生署除了透過三間婦女健康中心,亦在十間母嬰健康院,提供婦女健康服務。有關方面透過身體檢查和檢驗、健康講座、輔導和工作坊等,鼓勵婦女實踐健康的生活模式,有需要時並會將懷疑有不正常情況的婦女轉介給專科醫生作進一步跟進。此外,私營界別及非政府機構如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亦提供婦女健康服務。
預防乳癌需要不同專科和不同界別的參與,包括衞生署、醫院管理局、非政府機構和私營界別,提供促進健康、預防工作及治療服務。這個互相合作的方式,在外國亦普遍使用。由於預防乳癌是一項綜合的工作,涉及不同的醫護元素,我們無法獨立列出投入的有關資源。儘管如此,我們每年投放在三間婦女健康中心的資源,達到一千八百萬元。
(d)
載於最近兩年編製數據的婦女患乳癌新症及死於乳癌的數字如下:
年度 | 新症數目 | 死亡數字 |
1999年 | 1 787 | 395 |
2000年 | 1 952 (臨時數字) | 397 |
附件
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成員名單
主席:
楊永強醫生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
成員(共16名):
梁賢醫生 | 衞生署副署長 |
高永文醫生 | 醫院管理局 專業事務及公共事務總監 |
陳國璋醫生 | 香港病理學專科學院 解剖病理學專科委員會委員 |
陳健生醫生 | 香港紓緩治療醫學會主席 |
傅惠霖醫生 | 伊利沙伯醫院 香港癌病資料統計中心總監/ 放射治療及腫瘤科顧問醫生 |
黃樹德醫生 | 伊利沙伯醫院 外科部門主管 |
莊立信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學 臨腫瘤學系主席 |
林鑑興醫生 | 私人執業醫生 |
林大慶教授 | 香港大學 社會醫學系主任 |
劉明珠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學 社區及家庭醫學系教授 |
李詠梅醫生 |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臨腫瘤科部門主管 |
梁憲孫教授 | 香港大學 血液及腫瘤學系教授 |
岑信棠教授 | 香港大學 放射腫瘤學系主任 |
黃譚智媛醫生 | 醫院管理局 婦產科專科統籌委員會主席 |
羅思偉醫生 |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 研究處主管 |
曾浩輝醫生 | 衞生署 顧問醫生(社會醫學) |
完
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