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七題:精神健康服務

< 返回

  以下為今日(三月二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劉江華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的書面答覆:

問題:

  近日有調查發現,不少長者有抑鬱問題,有近三成長者不滿意自己的健康狀況,近四成寧願留在家也不會出門做有新意的事。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政府有沒有統計,現時本港六十歲以上的長者當中,有多少人有抑鬱症的病徵;當中有多少長者曾經就抑鬱問題求診;

(二)當局會否加強協助患有抑鬱症長者接受治療及輔導,以及有否計劃加強協助及鼓勵長者多參與社區活動,以增加與鄰里接觸,健康愉快地度過晚年的生活;及

(三)鑑於本港將面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政府有否評估長者患上抑鬱症的問題有否惡化的趨勢,以及對社會的影響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關注所有精神病患者的需要,包括患有抑鬱症的長者。我們一向致力推廣市民的精神健康。精神健康政策和相關服務涵蓋多個政策局及部門的工作,就此,食物及衞生局負責統籌,並與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衞生署、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社會福利署(社署)和其他相關部門緊密合作。抑鬱症如其他的精神病一樣,有輕微亦有嚴重的個案,輕微的個案一般在基層醫療的層面由家庭醫生處理,較為嚴重的個案則轉介至醫管局精神科專科門診或精神科專科醫生跟進。

(一)根據香港大學於二○○五年發表的研究報告,在六十歲及以上,居於社區的長者中,患上抑鬱症的比率為12.5%,當中女性的發病率為13.7%,男性的發病率則為8.9%。

  至於居於院舍的長者,根據政府統計處於二○○八年進行的調查顯示,本港六十歲或以上居於院舍的長者當中,約有7.5%患有抑鬱症。以本港二○○八年年中約有58 300名六十歲或以上居於院舍的長者推算,當中約4 300名長者患有抑鬱症。

  過去三年,即二○○八/○九年度、二○○九/一○年度和二○一○/一一年度,被診斷患上不同程度的抑鬱症,並於醫管局轄下公立醫院的精神科接受診治的六十歲或以上長者人數分別約為11 130人、12 100人和13 160人。

(二)在醫療方面,醫管局轄下醫院內的老人科或老人精神科致力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診斷和治療服務。醫管局已加強精神服務的預防和及早診斷方面的工作。由二○○三至○四年度開始,醫管局在所有醫院聯網為有抑鬱症狀和有自殺傾向的長者推行「防止老人自殺計劃」。計劃目標是及早診斷和檢查社區內有抑鬱症狀和有自殺傾向的長者,並把有自殺傾向的病人轉介往快速診所,由老人精神科醫生盡早提供治療。

  此外,因應治療精神病的國際趨勢逐漸重社區及日間護理服務,醫管局提供老人精神科外展和社區老人評估服務,定期為居住於安老院舍的長者提供診治,有助及早診斷及治療患有抑鬱症的長者。近年,醫管局亦於基層醫療層面加強了精神健康服務,於轄下選定的普通科門診診所推行了「綜合心理健康計劃」,為社區內患有輕微情緒病及穩定的常見精神病病人,包括患有抑鬱症症狀的長者,以跨專業團隊協作模式及早為病人提供診斷和治療。如社區人士發現長者有情緒問題,可轉介醫管局的老人科或老人精神科,作進一步評估及跟進治療。

  在公眾教育方面,醫管局透過一站式網站「智友站」,為病人及其家屬提供有關抑鬱症的資料以及相關的社區資源。衞生署的長者健康服務亦通過各種渠道,包括電視及電台訪問、專訊、電話資訊熱線及互聯網網頁,及製作各類健康教材,包括單張及視像光碟,提倡正向心理,及向市民大眾灌輸有關長者抑鬱症的知識。

  政府的安老政策鼓勵長者積極投入社區生活。勞福局與安老事務委員會近年一直合作舉辦不同的計劃和活動,推廣這信息。例子包括左鄰右里積極樂頤年計劃、長者學苑計劃及製作電台節目等。政府亦積極爭取在今年下半年盡早推出長者及殘疾人士公共交通優惠計劃,進一步鼓勵長者及殘疾人士多些走進社區,豐富社會資本,發揮關愛共融的精神。

  其他政府部門也有不同的相關措施,例如社署每年都資助老有所為活動計劃;部門轄下的長者中心,亦經常為長者舉辦教育、社交及康樂活動,並已獲分配額外資源,接觸隱蔽和獨居長者,協助他們加強與社區的聯繫。

(三)根據香港大學於二○○五年發表的研究報告,導致長者抑鬱症的風險因素包括自感經濟困難、較少社會支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欠佳、自感健康狀況欠佳、長期痛症、視力毛病等。隨人口老化,我們預計患有抑鬱症的老人人數將持續上升。為了回應上升的服務需求,我們將會繼續致力加強上述的現有醫療及社會福利服務,並會加強醫療、社福兩個體系的協作,以期為長者(包括患有抑鬱症的長者)提供更適切和全面的支援。




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16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