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一題:醫護人力規劃及專業發展

< 返回

  以下是今日(七月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李國麟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的答覆:

問題:

  上屆政府任內發生多宗醫療事故及藥物安全問題,而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的人手更形緊絀。再者,上屆政府所提出的醫療政策項目(包括加強基層醫療服務、推動公私營醫療協作和實施「錢跟病人走」等資助計劃)有不少仍在進行中,其未來發展方向對醫護及專職醫療人員的人手影響受到關注。新一屆政府已經正式上任,就有關未來醫護及專職醫療人員的人力規劃及專業發展等課題,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當局會否增加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的人手,以減低醫療事故發生的機會;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二)醫護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督導委員會對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的人力規劃,會否進行檢討或提出具策略性的建議(例如設立最低護士病人比例);若會,時間表及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在專職醫療人員的專業發展方面,鑑於現時仍未有立法規管部分專職醫療人員的執業資格,當局有否訂立任何目標或具策略性的建議,以盡快完成立法規管;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在推動基層醫療服務及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方面,當局最新的長遠發展方向及目標為何,有否計劃加強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在這兩方面的角色;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當局會否考慮擴闊「錢跟病人走」等資助計劃;若會,詳情為何,以及對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的人手規劃會否有所影響;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一個優質效高的醫療系統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經過多年的努力,香港建立了一個能為市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制度。我們取得卓越的醫療成效,醫護界亦保持高度的專業和道德操守。但與此同時,由於本港人口正不斷老化,個別與生活方式有關的疾病患病率增加,加上要緊隨醫療科技的急速發展步伐,香港的醫療系統正面臨不少挑戰。面對這些挑戰,我們必須從根本手改善現有的醫療系統,包括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強化公共醫療安全網、促進醫療服務發展和公私營協作以平衡公私營醫療系統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制訂長遠的醫療人手規劃及專業發展策略,使香港的醫療體系得以健康持續發展。

  我現就問題的各部分回覆如下:

(一)醫療程序往往牽涉一定的風險。隨醫療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治療程序越趨繁複,涉及的風險亦隨之增加。醫療事件發生的原因有很多,而病人病情變化和治療成效亦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徵狀的出現和發展、病情是否反覆、病人是否有其他疾病、治療程序的已知風險、藥物的副作用和併發症等。因此,若在治療過程中出現醫療事件,究竟事件是由已知風險、併發症、病人臨床狀況,或是人為因素所導致,需要詳細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雖然我們不能完全避免醫療事故發生的可能,但可以透過完善現有的機制和人手的安排,盡量減低醫療事故發生的機會。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和衞生署一向非常重視服務質素及病人安全,分別制訂了公營及私家醫院呈報和處理醫療事故的機制及指引,並不時加強通報醫療事件的效率,仔細調查每宗嚴重的醫療事故,提出改善措施,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鑑於改善臨床管治系統對減少醫療事故的重要性,醫管局多年來通過推行醫院認證、臨床審核、監察及改善外科服務成效的計劃,以及引進醫療新科技和處理藥物的機制等措施,以確保服務水平和持續改善服務質素。醫管局亦已聘請海外專家,參照國際標準就其臨床管治系統進行檢討。在檢討完成後,醫管局會詳細研究改善建議並作出相關的跟進。另一方面,我們亦正手準備檢討《醫院、護養院及留產院註冊條例》,特別是私家醫院服務的水平和收費透明度方面,以進一步提升私家醫院的服務質素和保障病人的知情權。

  醫管局會不時因應需要增聘人手,以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質素,並減輕員工的壓力。醫管局計劃於二○一二至一三年度增聘約290名全職醫生、2 000名護士和約550名專職醫療人員。

(二)政府已根據醫療改革第二階段公眾諮詢的結果,成立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擔任主席的高層次督導委員會,為香港醫護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進行策略檢討。是項檢討涵蓋13個受法例規管的醫護專業,包括醫生、護士及《輔助醫療業條例》中涵蓋的專職醫療人員。督導委員會將評估各醫護專業的人手需要,並會根據檢討結果,就如何應付預計的醫護人力需求、加強專業培訓,以及促進專業發展提出建議,以確保香港的醫療系統得以健康持續發展。

  由於檢討工作繁複而涉及的問題相當廣泛,而醫療界別涵蓋了相當數目來自不同專業範疇的人員,故此在這次的檢討中我們會集中檢視已受法例規管的13個醫護專業。至於現時不受法定規管的醫療專業,他們可以透過督導委員會轄下的相關諮詢小組,適當地反映與其未來發展有關的意見。檢討現正進行中,我們期望在二○一三年完成有關的檢討工作。

(三)在推動基層醫療服務方面,政府已經制訂了本港的整體基層醫療發展策略,並在三個主要範疇按部就班予以推行,包括制訂不同慢性疾病和年齡組群的基層醫療參考概覽,建立《基層醫療指南》,以及制訂可行的服務模式,例如設立社區健康中心和網絡等。此外,我們又透過醫管局推行一系列加強慢性疾病管理的措施,當中多項涉及由跨專業團隊提供醫護服務,例如由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在普通科門診診所為糖尿病和高血壓病人提供健康風險評估及護理跟進,以及由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及藥劑師等組成的跨專業團隊,為高危長期病患者提供針對性的治理服務,務求提供最全面而適切的基層醫療服務。

  我們也希望透過推行不同的先導計劃,如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及長者基礎牙科外展服務先導計劃等,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其中長者醫療券計劃是試行「錢跟病人走」概念的其中一項資助計劃,讓70歲或以上的長者可自行選擇私營基層醫療服務。計劃由二○○九年起試行至今,現時每名合資格長者每年可申領的醫療券金額已增至500元,並適用於使用西醫、中醫、牙醫、護士、脊醫和包括視光師、職業治療師和物理治療師等專職醫療人員所提供的服務。就試驗計劃的未來路向,我們會繼續聆聽社會上的意見,積極研究是否再進一步調整計劃的其他細節。

  除了加強基層醫療服務之外,在醫院服務方面促進公私營合作亦是改善醫療系統的重要一環。為促進公私營協作,政府已透過醫管局推行多項試驗計劃,包括資助合資格病人到私營界別接受白內障手術、腎病血液透析服務和特定癌症放射診斷造影服務等。醫管局會總結實施各項先導計劃的經驗,考慮有關計劃的未來路向,並就優化公私營合作計劃的設計和安排提出建議。未來我們希望繼續透過公私營協作,善用私營醫療服務市場的資源,紓緩部分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在推行各項醫療服務時,當局會密切留意各醫護專業的人力需求,並作出相應的資源調配、人手培訓和規劃,以配合醫療體系持續發展的需要。

  多謝主席。




2012年7月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3時20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