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問題第九條(書面答覆)
會議日期:一九九九年七月七日
提問者:呂明華議員 作答者:衞生福利局局長
問題:
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是否知悉醫院管理局根據甚麼準則釐定撥予每個醫院聯網的財政資源數額;
(二) 設有急症室的公立醫院及其他公立醫院的病床數目與人口的平均比例與歐美先進國家比較分別為何;及
(三) 過去1年,公立醫院住院病人與醫生的平均比例,與歐美先進國家比較為何;政府有否計劃採取措施以降低有關比例;若有,具體時間表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資源分配機制,是按個別醫院的需要而作出撥款。現時,醫管局建立了一套機制,把資源分配和周年工作計劃掛。醫管局會以醫院上年度的財政預算為基線,並要求每間醫院制訂周年工作計劃,列明來年的主要服務範疇、工作量,以及服務表現和質素的指標。醫管局會參照醫院的工作計劃,決定該醫院的撥款額,包括是否給予新資源以開設或增強服務。此外,醫管局會統籌聯網內不同醫院,以及不同聯網的服務計劃,以確保服務不會重疊和資源能得到充分善用。
(二) 現時醫管局將全港分為八個醫院聯網,每個醫院聯網內,均有設有急症室的醫院,和其他沒有急症室服務的醫院,以應付聯網內居民的不同需要。設有急症室的公立醫院,除了治理緊急病人外,通常會設有較多急症病床和附設較多不同的臨床分科,以提供急症和全科的醫療服務。至於其他沒有設立急症室的醫院,通常設有較多非急症病床,並著重提供其他,例如療養及康復服務。現時,香港每一千人約有4.1張公立醫院病床,而以全港的病床總數計算,即包括私家醫院病床在內,每一千人約有4.7張病床,而英國及美國相對的比例分別為每一千人有4.5及4.1張病床。由於每一個聯網均設有急症室醫院和其他公立醫院,並同時為該聯網內的所有居民提供醫療服務,所以我們並不可以將每間醫院的病床數目和人口掛,而得出一個病床數目和人口的比例。
(三) 由於不同國家的醫療制度並不相同,例如實施醫療保險制度的國家沒有清楚區分公營或私營醫療機構,醫管局並沒有有關其他國家公立醫院住院病人與醫生的平均比例。而以全港醫生的總數計算,在1997年,每名醫生大約治理127名出院病人。在英國,1994年的相應數字為每名醫生每年治理135名出院病人;而美國在1995年,每名醫生每年則治理47.7名出院病人。醫生與住院病人的比例,並不是一個可靠的指標去評估醫療服務的質素。醫生與住院病人的比例較高,即每名醫生治理較多病人,可能是不同國家人口的疾病類別及發病率不同,以致對住院服務的需求有別;又或是人口密集的關係及因醫生診症的模式不同所致。醫管局已實施不同措施,例如推行臨床審計和風險管理制度、加強醫護人員的臨床監督和專業培訓等,以不斷改善醫療服務的質素。醫管局會不斷檢討醫療人手的規劃,並按照服務需求的改變而調整醫療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