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談綜援等事項

< 返回

  以下為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醫生今日(二月八日)出席電台節目後與新聞界的談話全文(只有中文):



記者:你們正檢討綜援的下調幅度,現時還未有決定。近年綜援開支不斷上升,在現時的經濟環境下,你會否認為對政府來說是個包袱?有什麼措施鼓勵綜援人士就業?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我認為不應該看作包袱,綜援制度提供一個基本安全網,申請綜援的人士有不同的背景,有部分是失業的,失業人士求助於綜援應該是暫時性的,有就業機會就可以脫離綜援網。我們當然要有措施協助失業人士重投勞動市場,但這個並不容易做。有些人士已失業數個月,找不到工作,要他們重投勞動市場並不容易。社會福利署的自力更生計劃也幫助了部分人士,當然我們會繼續努力。另外,部分綜援受助人是長者,他們因為退休後收入不足、資產不多,有些因為病患或殘疾而領取綜援,對於這些情況處理方法有所不同。在這些情況下,綜援是投資在社會,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同時使社會穩定,可以從這個角度看。



記者:局長,除了自力更生計劃外,失業綜援的檢討方向為何?是否給予時限?時限幾多?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綜援的檢討有兩方面。比較急切些的是會否按通縮或通脹而調整的決定,這是每年也要做的決定,綜援制度有社援物價指數,是為綜援特別設計的,我們每年需按社援物價指數,根據通縮或通脹去決定調節標準金額。以往香港多年通脹,每年也跟隨通脹調節。這幾年持續通縮,早幾年的決定是凍結,並沒有調節,理由是待將來通脹可以追回綜援金額。這幾年持續通縮令現在的調節空間有百分之十一點一,我們今次要作決定是否調節百分之十一點一,這個決定會在四月一日前作出。綜援標準金額的調整是要維持原本設計金額的購買力,即使在調整金額後,綜援受助人的生活質素應該不會脫離原有設計的質素水平,因為按社援物價指數調節,購買力沒有改變。我們知道做了決定後,也要給予綜援受助人幾個月時間適應,他們一直使用的金額突然遭扣減,需要適應時間,我們會給予幾個月適應時間,但未作最後決定。



另外一部分比較複雜和長遠的綜援檢討是如何讓綜援機制得以持續。我已解釋過,有需要維持一個可以提供基本安全網的綜援制度,在金錢上幫助有需要的人。這個檢討較為複雜,未有時間表。施政綱領已表明這個檢討是我們在未來十八個月內的工作重點之一,現時還在初步階段,正研究檢討範疇,未有時間表。



記者:局長,你說有幾個月時間給予綜援受助人適應,其實百分之十一點一的下調是否已經相當確實呢?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這要看調整多少,現時未有最後決定,如果調整幅度相對較大,適應時間就要長一些。



記者:局長,社會上有聲音表示新來港人士不應那麼快可以領取綜援,你認為是否有過於寬鬆的情況,需要檢討?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社會上是有些意見,現時新來港人士需要居港一年才可以領取綜援,綜援制度提供一個基本安全網,要研究如果不給予他們綜援,他們是否有其他方法可維持生活。社會福利署署長有酌情權,如果居港不足一年而沒有其他方法生活,也要幫助他們。現時有部分人士居港不足一年,但沒有其他方法謀生,亦會得到援助。



記者:伊利沙伯醫院發生醫生嚇死病人事故,是否有機制...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報道是這樣說,但要先調查事件,要證明是否真有這樣的事發生,醫管局正調查事件。據醫管局所說,事件已轉交死因研究庭調查,我想大家不宜在現階段作結論。



記者:你表示考慮為吸引失業綜援人士工作,把可保留工資調高,幾時有決定?金額調高多少?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還未有決定。綜援制度除了給予失業人士金錢上的支援外,理念並不只是金錢上的。一部分領取綜援人士有不同需求,有些需要培訓和就業機會,所以自力更生計劃應該切合他們不同的需要,幫助他們脫離綜援網。對於失業人士來說,綜援不應是永久性的,應該幫他們在一段時間後再就業。失業人士的種類有很多,有些年紀較大,工種在市場越來越少,他們是有困難的。



記者:怎樣訂時限才算合理?方向如何?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這個會在我們檢討範疇之中。





二○○三年二月八日(星期六)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