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施政報告》改善民生措施記者會答問全文(一)

< 返回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今日(一月十四日)下午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授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舉行記者會,解釋《施政報告》中有關改善民生的措施。以下是記者會的答問全文:

記者:我想問,其實一直談的勞福議題,都在說商界和勞工界各有訴求,但今次的《施政報告》裏面沒有提到強積金取消對沖,但特別提出了輸入外勞。這是否即是說取消對沖的前提就是要輸入外勞?是否這樣令到商界和勞福界各取一樣好處去解決這個問題?另外,如果繼續僵持這個現況的話,是否在剩下任期都未必可以解決取消強積金對沖的問題?謝謝。

政務司司長:強積金對沖的問題,已經在我們上月二十二日公布了有關退休保障的公眾諮詢裏面,我們已經講述過了。從強積金管理局提供的數字,以至二零一四年因為抵銷的安排而提早提取的僱主供款,令到我們很關注,所以我也很努力在扶貧委員會裏面得到一個共識,因為大家都知道扶貧委員會裏面既有商界背景的委員,亦有勞工界背景的委員,所以某程度上都是社會就着這件事不同意見的縮影。但在扶貧委員會都能夠得到一個共同的看法,就是純粹從退休保障這個角度出發,強積金如果繼續有對沖的安排,無可否認是削弱了強積金的退休保障的功能,所以扶貧委員會呼籲社會各界,包括商界和勞工界朋友善用今次的公眾諮詢多提意見。

  特區政府、我本人和張局長,我們很有決心,希望能夠爭取在這件事裏面,在這一屆政府有一個政策的方向,儘管我們這一屆未能夠趕及落實執行,在下一屆政府都能夠可以處理到這個問題。但現在都時候尚早,在六個月的諮詢都只是過了三個多星期,所以我們在未來的日子,會繼續與商界和勞工界的朋友去討論。

  至於你第二個問題,就是為甚麼《施政報告》裏面提輸入勞工呢?因為這個都是在現實裏面一個我們正面對的困難。行政長官時常說,我們無論在房屋、經濟發展,以至很多民生項目都面對着兩個樽頸,一個是土地的樽頸,另一個是人手的樽頸。所以,他亦適當要提出,即是說在某一些工作的範疇,真的現時欠缺人手很厲害,但並不存在你剛才所說的那種想法,即是說要交換,如果勞工界給我們輸入勞工,商界或許願意可以取消對沖,並沒有這種想法。我並不覺得商界和勞工界會同意用這種態度去處理這些都有相當大爭議性的課題。

記者︰其實想問司長,剛才有提及到覺得現時評論《施政報告》「懶理民生」,好似說這些評論不太正確,其實是否覺得很大冤屈,還是怎樣?第二,我想問張炳良局長,其實房屋局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有提到華富邨的重建,其實這個研究是否年初已完成,其實何時完成呢?有沒有甚麼初步結果呢?因為都講了很久。還有,想問高局長,其實你二千億去發展醫院基建,到底有沒有時間表呢?各個醫院涉及的錢如果超支會不會加碼?以及中醫院有沒有設計藍圖呢?提供多少病床,以及是否需要增加中醫學額呢?

政務司司長︰我答第一個問題,稍後高局長可以回應你詳細的提問。第一,我們做政策的工作,我們的施政就不帶個人感情,並不存在委屈或不委屈,但我有責任講出事實的真相。事實的真相就是這一屆政府自上任以來,扶貧、安老、助弱都是放在非常優先的地位,所以剛才我都花多了少少時間,與大家回顧自從二零一二年七月一日我們上任之後,經過了早前行政長官的三份《施政報告》,做了大量的扶貧、安老、助弱工作,然後去到二零一六這份《施政報告》,再提出進一步的扶貧、安老、助弱這些民生的措施。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或者我回應一下關於華富邨重建這個問題。其實華富邨重建並未有具體的細節和時間表,我們還在做一些勘察性、一些初步的計劃。因為關鍵在於任何公共屋邨的重建,都需要能夠做到在原區內找到一些合適的單位來安置受重建影響的租戶或商戶的安排等等。在二零一四年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中提到會放寬薄扶林的高度(應為發展)限制的一些措施,那便可以讓… 和提到如果放寬的話,華富邨鄰近的一些地方可以進行一些公營房屋項目,亦都是有助於華富邨的重建;同時在這個基礎上,當時運房局亦提出,在鐵路發展策略中考慮進行南港島線西段的項目推展,所以華富邨重建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現時房委會正在做一些初步的研究,當有具體的建議的時候,才會正式把細節提出來,和諮詢區內意見的。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有關十年的醫院設施建設,其實我也想藉此機會解釋,讓大家明白。目前,若我們興建新醫院這些大型基建項目,其實我們每年也要經過一個程序,由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提出計劃,然後我們再在內部爭取資源調撥。因此,醫管局內部雖然可能已有長遠的藍圖,而我們的確亦已向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提交過該藍圖,但實際上藍圖內每個項目的優先次序為何,每年是否能獲得撥款的認定,進行詳細計劃,然後推廣、推動建設,其實存在未知之數。因此,對醫管局來說,我剛才數出來的十年內所有醫院重建、擴建和新建項目,一次過已在政府內部資源分配獲得認可。因此,對醫管局來說,是一個較好的做法,讓他們可有一個長遠的藍圖,亦知道這些藍圖起碼已在十年的範圍內獲得在資源上的認可,當然他們仍然要經過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撥款等各種程序。每個項目的時間也不相同,有些項目現在已開始進行,有些項目仍在設計的過程中,故此每個項目的時間表也不相同。甚至由於我們所說的十年,是十年資源分配的認可,所以從獲得資源分配的認可後,到醫院的落成,仍有一段時間,所以十年計劃可能會包括一些到落成後已稍為超過十年的醫院,但我相信醫管局是非常歡迎的。

  另外,有關中醫院的建設,香港從來沒有中醫院,因此其服務模式,最近兩年已由醫管局進行中西醫協作先導計劃,界定其服務模式及將來的服務對象。現在,我們在將軍澳有一幅地,我們仍要就醫院興建、籌資模式,以及營運模式等進行考慮。因此,我們今次即將進行的邀請是意向書邀請,透過意向書,我們希望有興趣營辦和興建中醫院的團體,不只談將來的運作為何,還要向我們簡介究竟心目中這間醫院的服務對象和規模為何,大約有多少張病床,以及服務模式為何,將來的運作會是怎樣等。因此,意向書的計劃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容許我們獲得足夠的資料,知道這些有興趣營辦中醫院的團體,其想法和會面對的困難,然後政府可在招標過程中配合這問題。至於具體規模,要待營運團體提出。不過,按照原本我知道這幅土地的面積,若要用盡,可能有三百至四百張病床,或者多一點也可以,但要按照該團體提出的計劃,其中一個條件是否會包括能否地盡其用,我們也會考慮。

記者:會否增加中醫學額?若二千億元不足夠,你意思是否可能會「加碼」?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當然,我們現時提出的預算,是按照我們現時的能力,希望做到最準確的預算。至於中醫學額會否因為中醫院而受影響,我相信未必直接會受中醫院影響,但對香港的中醫培訓便會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我們很希望將來這間中醫院,除了向市民提供臨床服務外,還需要支援我們現有三間有本科學位的大學,培訓本地中醫。

政務司司長︰我想在這裏補充一句,因為這位朋友的提問正正就是點出了今次在內部資源分配裏面的考慮,因為我都是政府內部資源分配高層會議的主席。剛才我已講,在經常性開支分配,今次我們就着到校學前的康復服務,即七千個給這些幼童的服務計劃那種撥款,是我未見過的,即計劃仍在試驗中,用獎券基金在試驗中,還是剛剛開始,我們已經可以如此早,即是話我們一定會常規化這個項目,不需要等到當年再去慢慢競逐資源。同樣地,一次過在非經常開支,即工務工程的開支是承擔二千億元去做這麼多醫院的項目,亦都是我前所未見的。

  為甚麼會做這兩個這麼特殊的舉措呢?就是你剛才問的問題,人力的問題。因為我們想早些讓社會得到信息,這些服務是固定、長期存在,是需要有人力的配套。因為可以想像如果我剛才講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只是兩年的試驗計劃,現時各個院校要不要培訓多些物理治療師、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同樣在醫務人手方面一樣,所以今次我們的考慮可以說是,第一是表現出特區政府是有承擔。第二,我們的目光是長遠的,希望能夠為社會無論在康復服務,或者在醫療服務都是展開一個既有方向亦都有實質內容,亦都有資源配合,等到當這些硬件齊備的時候,又不要到時才說人手資源不夠,令到這些服務受到窒礙,希望這點大家都可以理解。

記者:想問司長,其實有議員和團體都批評今次的《施政報告》都是區議會化,好像公廁會加一格,加一些廁格,或加一些座位。是不是都知道因為一些大政策,例如好像退休保障或者強積金對沖,或者一些標準工時這些明知做不到,所以就用一些這麼瑣碎的,去堆砌今次的《施政報告》呢?謝謝。

政務司司長:第一,我們沒有迴避到一些大政策,這些大政策全部都正在進行中,英文我叫work in progress。張(建宗)局長很努力,正處理標準工時的問題。而我們亦在上個月展開了退休保障的公眾諮詢。所以三個行政長官說都是相當棘手的、社會上很有爭議性的勞工議題,特區政府是完全沒有迴避到,是和社會去認真討論。所以既然已經有機制去討論,當然在一個都很緊張的篇幅的《施政報告》裏面,就不需要再着墨太多,但不等於我們漠不關心,或者沒有處理這些問題。

  另一方面,就是現在提出的一些建議是否一些很瑣碎、區議會化呢?我的形容,剛才開場白的時候說了,這些是一些做得很細緻的工夫,是很窩心的。當日我們推出「人人暢道通行」,長者是非常開心的,殘疾人士是非常開心的,因為可以達致無障礙的通道,令他們的出入更加方便。所以同樣地,張(炳良)局長在那些巴士站增設座椅,亦都是因為我們關心,有時候長者在等巴士等得久,他們真的很累。我們亦看到,我自己亦親自到過一些人口趨向老齡化的社會,這些工作是需要做的。這樣才能夠配合到長者能夠有一個更加舒適的環境。所以我不是太同意那一類的批評。

  我不知道甚麼是區議會化,但區議會當然是反映市民的訴求,所以今次這些細緻窩心的工作亦都是反映區議會多年來,說給政府的訴求。譬如張(炳良)局長可以跟你說他親身的體會,他爭取上山斜坡的扶手電梯,真的是每次去區議會都熱烈爭取的。所以這次我們亦都是將我們過去一段日子,自己親身的體會,來去反映在今次的政策措施裏面。

記者:想問張炳良局長提到巴士站,其實顯示屏和座椅都是應該巴士公司自己的配套,為何用公帑付錢做這件事情?另外,長者過馬路延長綠燈,其實現在政府計劃是怎樣做?延長多少秒?怎樣去識別長者?以及有否評估實際運行的時候,其實停一「盞」燈可能影響其他附近交通系統?對整個交通系統的影響,政府有否實際探討屆時如何去做?另外,我想問房屋方面,其實今早特首提及有信心,就算公屋建屋量下跌,三年上樓都是有信心做到的,其實現時政府的信心在哪裏來的?如果下跌都做到,為何現時未做得到的時候,仍有信心談將來可以做到?另外想問改劃土地,是否包括斜坡都會改劃做住宅用地,想問那些地其實會興建哪類型的房屋,如果用斜坡的話,成本是否會多出很多,以及可否舉一些例子其實會使用那些地?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或許你最後的問題關於斜坡的使用,明天發展局局長有另一個記者會,可能這個問題他回答會比較好些,以整體規劃土地來說。

  巴士站設座位方面,現時有些有上蓋的巴士站是有座位的,不過就很少的,有超過一百個左右。我們全港有三千個有上蓋的巴士站,我們希望加快,我們不希望只依賴巴士公司,他們做也可以,他們會慢慢做,因為要考慮成本等等的因素。所以我們希望現時三千個有上蓋的巴士站盡快去加建座位,當然不是每個(巴士站)都可以加建(座位),要視乎實際環境、許多考慮,但我們希望盡量去做。我們覺得由政府出資加快地增加巴士站座位,對候車環境、對乘客、對長者,特別是我們社會慢慢老化的,所以對改善或提升公共交通服務都是值得做的。但不等如巴士公司將來新的巴士站他們不會做,而事實上巴士公司新的巴士站亦都會一併考慮上蓋、座位,所以是兩邊都會做的。

  關於研究用新科技改善行人過路處綠燈時間,當然你剛才提到的問題,即是延長多久、對路面上的車輛交通有甚麼影響,這的確是運輸署需要詳細研究的,所以我們講的是研究怎樣去進行。但在其他的一些城市都是有嘗試去這樣做,這個最主要是適應我們的社會多了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人士),他們(當中)可能都有些行動不方便的,怎樣能夠令到在過(馬)路的時候的安全程度可以提高,以及整體社會都是對一些長者比較友善,(因此)我們從這個大前提出發的。

  至於說三年上樓,或者嚴格來說不是三年上樓,是平均約三年對一些家庭及長者的申請人,輪候公屋的平均首次編配時間。現在我們偏離了三年。過去社會上有些人說,既然最近一、兩年做不到三年,是否可以放棄三年這個目標呢?從政府立場、從我個人立場,我們認為仍然需要堅持三年,因為這是一個目標。我們有了目標便去規劃房屋用地的供應,公營房屋的興建計劃的進展。如果我們放棄三年,等如我們可以放鬆。但的確在覓地方面,是充滿挑戰的。我們在未來十年,我們已公開說了有大約二十五萬五千個單位的用地,還需要再找一些。昨日行政長官亦已說到,一些新加(土地)是怎麼,希望最終能做到三年首次編配的目標。

(待續)



2016年1月14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1時10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