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演辭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就《香港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17-2022)》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七月十七日)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就《香港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17-2022)》的開場發言:
主席:
今次是我自七月一日上任以來第一次出席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的會議。大家都明白,我的工作從衞生和醫療方面來說,是要保障香港的公共衞生和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在醫療服務方面,我會致力透過跨界別和跨專業規劃制定長遠醫療政策,讓香港公私營(醫療)服務能維續雙軌形式有效運作及發展。當然,提升整體醫療衞生服務的質素亦是重點,所以,我上任後需要緊急處理的問題包括解決公營系統的醫療人手問題,例如人手短缺、工作壓力、病人輪候時間(過長)等等。大家都知道,我們現有四項條例草案正在審議中,這屆政府亦希望大力推動基層醫療及健康教育、社區照顧和防控傳染病及慢性病,當然中醫藥發展也是工作重點,希望減低對專科及醫院服務的需求。
我希望繼續與立法會及各持份者緊密溝通,和各界達致最大的共識,亦希望議員能繼續支持本局的工作。
今次的《香港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17-2022)》(《行動計劃》),這裏主要和大家報告一下,我們推出了這個計劃的一些要點。我和相關政府部門及醫院管理局代表,在今次向各位議員介紹剛於二零一七年七月十日公布的這個《行動計劃》。
抗菌素耐藥性其實是一個全球都非常關注的公共衞生問題,它令治療常見的傳染病和預防手術後的感染變得更困難和昂貴,如果面對的感染是由多重耐藥性細菌所引起的,甚至可能會無藥可治。
根據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估計,目前全球每年約有七十萬人因抗菌素耐藥問題死亡。而世界衞生組織(世衞)亦推斷,耐藥微生物引起的致病率和死亡率是非耐藥微生物的二至三倍,因此失去生產力而帶來的醫療和社會成本亦會大幅上升。如我們沒有有效對策,到二零五零年全球的相關死亡人數可能會超過一千萬,亦會因此為全球帶來超過一百兆美元的經濟損失。
世衞、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動物衞生組織一致認爲,「一體化健康」,即One Health,是抗菌素耐藥性防控策略的主要元素。抗菌素耐藥性威脅日趨嚴重,由人類或動物衍生的耐藥細菌可跨界別和跨國傳播,所以亦需要採取跨界別和動員全社會的整全應對策略,同心協力採取行動,減慢抗菌素耐藥性的興起和傳播。
在香港,政府一直關注抗菌素耐藥問題對香港公共衞生構成的威脅,亦在不同界別落實了一些相應的防控措施,阻止抗菌素耐藥問題蔓延。當中,政府於二零一六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抗菌素耐藥性高層督導委員會(高層督導委員會),成員來自政府相關部門、公私營醫院、醫療和護理組織、學術界,以及相關專業團體,一同研究和制定應對菌素耐藥性問題的策略。高層督導委員會轄下成立了一個抗菌素耐藥性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成員包括來自不同領域的本港和海外專家及學者,亦涵蓋人類醫學、獸醫學、微生物學、公共衞生、藥理學、農業等,就各重要範疇向高層督導委員會提供專家意見和實證為本的建議,協助制訂香港行動計劃。
在「一體化健康」框架下,這個高層督導委員會參照了世衞《全球行動計劃》的目標,考慮了轄下專家委員會的建議,並且從人類和動物健康,以至環境衞生等角度,制訂了爲期五年的《香港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提出(的建議行動)涵蓋以下六大範疇及定下十九個目標,希望減緩抗菌素耐藥性興起和防止蔓延。這些包括透過監測和研究增強知識;完善抗菌素在人類和動物身上的使用;透過有效的衞生設施、衞生和感染預防措施減低感染率;透過有效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提高大眾對抗菌素耐藥性的認識和理解;促進抗菌素耐藥性的相關研究;和最後亦最重要的是加強夥伴關係,鼓勵相關持份者參與。
這個《行動計劃》早前亦獲得高層督導委員會原則上通過及在七月十日正式推出。
食物及衞生局、衞生署、食物環境衞生署、漁農自然護理署及醫院管理局等相關決策局/部門和機構會持續留意國際和本地發展,並與私家醫院、專業團體及學術界緊密合作,分階段落實一系列行動,以落實《行動計劃》就六大範疇定下的十九個目標,攜手應對耐藥性的挑戰。為了妥善落實各項行動,人類、動物和環境衞生界别之間必須要通力合作。
高層督導委員會就為期五年的《行動計劃》會進行中期和最終檢討。如有需要,政府亦會因應香港耐藥性問題的發展,修訂或增加相關行動,以符合本地最新需要。
主席,我的報告到此為止,希望可以聽取議員的意見,我們相關的單位都在這裏可以解答大家的問題。
完
2017年7月17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8時38分